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640424001/2008-00017
文号
发布机构
泾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责任部门
泾源县政府办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08-11-01
名称
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日期:2008-11-01 来源:泾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2008年12月6日在县第十五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泾源县人民政府代县长  马志宏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本届政府履行职责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在区、市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务实苦干,全面完成了县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4亿元,增长14.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6.35亿元,其中县内投资达到2.99亿元,增长27.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00万元,增长16.5%;农民人均纯收入2384元,增长1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550元,增长12.3%;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56‰以内。全县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良好局面。

  一、支柱产业效益提升

  坚持以结构调整推动产业提升,抓住关键环节,创新融资机制,破解瓶颈问题,着力推进产业扩量、提质、增效,为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旅游县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结构调整卓有成效。以效益为核心,顺应自然规律,增优扶强,压劣减差,扶持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取得历史性突破。利用两个种植季节共压减冬小麦播种面积9.5万亩,今年种植马铃薯10.5万亩,落实地膜玉米5万亩,发展经济作物2.6万亩。冬小麦、玉米、马铃薯播种面积由上年的51:4:45调整为34:11:55,种植业结构趋于合理,人均种植业收入净增60元。

  草畜产业不断壮大。以培育肉牛科技养殖示范村为重点,加强示范引导,完善配套政策,强化科技支撑,健全饲草体系,草畜产业实现了量与质的提升。全年培育示范村20个、专业村10个,新建牛棚2450座、青贮池1650组,投放基础母牛5100头,改良黄牛1.88万头;种植饲料玉米3万亩,新种紫花苜蓿4万亩,复种禾草5万亩,推广玉米秸秆青贮、黄贮2.1万立方。发挥园区示范带动效应,盘活肉牛育肥公司和下金、南庄养牛园区。完善市场体系,建成年交易量10万头的六盘山活畜交易市场。成功举办中国·宁夏六盘山第二届黄牛节,产业品牌逐步形成,影响力不断扩大。加强防疫体系建设,动物免疫密度、标识率、抗体检出率均达到100%。预计全年牛饲养量达到12.5万头,提前两年实现了“人均一头牛”的目标。预计全年畜牧业产值达到1.04亿元,人均牧业收入487元,增长31.3%。

  苗木产业规模扩大。以建设“生态示范县”和“宁南山区特色种苗基地县”为目标,推行特色幼苗移植与地埂补植相结合、村庄绿化与道路绿化相结合、退耕还林补植与荒山造林相结合,扎实开展全民绿化,着力提高造林质量,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完成高速公路泾源段和重点村道路绿化64公里,退耕地补植补造15.8万亩,荒山、荒沟造林2.5万亩,区域森林覆盖率达到48.9%,大六盘生态核心区地位已经显现。构建苗木产业繁育平台,建成泾源特色林木工厂化育苗中心,由宁夏林研所有偿租赁经营,低价向我县提供优质种苗,降低了育苗成本。在全市率先成立农村土地信用合作社3个、三级苗木协会8个,带动了集约化经营。建成千亩以上育苗园区7个,培育500亩以上专业村15个,发展专业户750户,全年新增育苗面积3.84万亩,累计达到13.57万亩,实现了“人均一亩苗”的目标。预计全年苗木销售收入3600万元,人均苗木收入320元。

  劳务产业快速发展。以实现劳务输出由数量型向质量型、体力型向技能型、政府主导型向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带动型转变为目标,推进劳务输出与全民创业相结合、外出务工与回乡创业相结合、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整合培训资源,强化技能培训,加大转移力度,拓宽输出领域,劳务产业效益显著提升。全年培训劳务人员5538人,完成职业技能鉴定1995人,输出劳务2.72万人。预计全年劳务创收1.22亿元,人均劳务收入1021元,首次突破千元大关。

  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精心打造“生态六盘、清凉世界、泾水文化、回乡风情、红色之旅”旅游品牌,旅游产业开发建设步伐加快。以规划为先导,完成了六盘山旅游景区、瓦亭古萧关遗址和弹筝峡景区开发建设详规。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在中央电视台和上海等区内外媒体广泛推介,提升了对外知名度,展现了泾源新形象。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南庄至大雪山、羊槽至胭脂峡景区道路建设。新建张台、沙南、泾光等“农家乐”示范村,西峡民俗村启动运营。大力开发山野菜、水锈石等地方特产,积极挖掘刺绣、剪纸等民间传统工艺品,繁荣旅游商品种类,丰富旅游文化内涵。旅游业持续升温,带动了商贸、餐饮、住宿、娱乐、运输、通讯等服务业快速发展。规范旅游行业管理,新增宾馆、餐馆34家,增加床位166张,从业人员达到3628人,接待能力进一步增强。预计全年接待游客26.5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达到8480万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2亿元,增长16.6%。

  二、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以十大献礼工程、十项重点建设项目、十项重点工作和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为抓手,广泛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城乡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对外形象明显提升。

  城镇建设进程加快。围绕建设宁夏最靓丽的生态旅游县,投资2.68亿元开工建设了35个城市重点工程,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框架有效拉大,县城服务功能和品位显著提升。泾源高级中学、县医院迁建、第二水厂、六盘山活畜交易市场、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汽车站迁建、北山住宅小区、卧龙新村二期、香水新村、香水街东西段延伸等工程建成投入使用。西峡水库除险加固、西峡路、金水苑住宅小区、北入口护坡工程、香水河上游治理等工程进展顺利。卧龙山公园、万汇公园、珍稀植物园和新月广场建成并向市民开放。景观水道提升工程和干沟河治理工程顺利实施。大力实施绿化工程,美化、亮化了149个沿街建筑物,绿化了县城“三街四路”和公园,新增绿地面积96万平方米。坚持建管并重,加大城管执法力度,进一步规范了城市管理秩序。完成了泾河源镇、六盘山镇街道硬化、“三线入地”、给排水等工程,实施了泾河源砂石矿综合治理项目,小城镇建设实现新突破。

  整村推进步伐加快。以42个整村推进村为重点,着力加强以危房改造、人居环境改造、人畜饮水、乡村道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力促进了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十个一”目标基本实现,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进一步夯实。全年实施危房改造2862户,完成人居环境改造3569户,建设沼气池1834组。整合力量,捆绑项目,着力打造整村推进新亮点,建设了庙湾、红土、大庄、张台、李庄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11个。新修基本农田1.2万亩,治理小流域72平方公里,建成六盘山镇、兴盛川、泾光村等人畜饮水工程5处。完成庙湾、泾光等20个新村的通电工程。实施农村公路通达工程和改造工程,完成15条122.5公里乡村道路建设,解决了47个行政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加强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农村公交顺利开通。

  环境整治成效显著。坚持“大破大立、不破不立、破旧立新”的理念,采取整治与拆迁、新建与改造相结合的方式,以乡镇驻地、县城街道、城乡结合部、公路沿线和77个行政村为重点,发动群众,攻坚克难,集中开展了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全年拆除危旧房屋8676户3.1万间,拆除危旧围墙6.2万米,整修房屋8676户,粉刷墙体31万平方米,清理垃圾900多吨,整修村庄道路197公里,清理道路排水边沟570公里,新建垃圾填埋场7处。农村“五乱”问题得到有效解决,环境保洁长效机制初步建立,城乡环境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

  三、工业经济稳步增长

  突出工业经济的战略地位,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建材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为重点,全力支持骨干企业达产达效,六盘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全面生产,金晶淀粉公司正在迁建。加强矿产资源管理,规范开采秩序,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加大扶持和引导力度,民营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稳步发展。创新发展环境,健全考核机制,大力推行领导招商、以商招商、节会招商等方式,招商引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全年招商引资签订合作协议7个,协议资金3.6亿元,到位资金1.08亿元。预计全年工业总产值达到2.48亿元,增长6.2%,工业增加值达到7700万元,增长6.1%。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完成产值2.35亿元,增长12%。积极实施创业带动就业战略,出台全民创业和小额信贷担保优惠政策,建立全民创业发展基金,创造创业条件,激发创业活力,优化创业环境,发展农民经纪人416人,培育小企业16户、小老板23个。

  四、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把项目建设作为增后劲、打基础的着力点和主抓手,围绕我县支柱产业、城市建设、社会事业发展,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拓宽视野,超前谋划,论证储备,完善了项目库。加强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建立“双考双奖”和“重奖重罚”考核奖惩制度,形成了各级领导带头抓项目、各职能部门奋力争项目的良好局面,“双争”工作取得新成效,有力保障了今年三十项重点项目的全面完成,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预计全年争取各类项目31个,到位资金1.93亿元。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出台后,我县快速反应,抢抓机遇,及时编制项目,抓紧向上对接,申报项目165个,总投资35亿元,力争列入国家和自治区投资项目库,为今后发展奠定了项目基础。

  五、财税金融运行良好

  深化财税改革,健全部门预算、“一卡通”、集中支付、政府采购、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等制度,启动实施农村“三财”管理改革,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创新管理模式。积极培植财源,广辟增收途径,千方百计组织收入,确保财税收入稳定增长。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保证了工资发放和惠民政策的落实,重点保障了支柱产业、重点项目、社会事业发展,提高了村干部报酬,改善了乡镇办公条件。健全工程项目预决算制度,完善项目招投标程序,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加大重点项目资金审计力度,全年审查基本建设项目31个,审核资金1.13亿元,节约资金1098万元,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5.28亿元,贷款余额2.97亿元,分别增长25.6%和6.4%。

  六、社会事业快速进步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倡导尊师重教风尚,调整优化学校布局,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教育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以“两基”迎“国检”为契机,大力实施“教学质量目标管理、信息化、奖教助学”三大工程,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升,“两基”教育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验收标准,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小学入学率达到99.94%,初中入学率达到97.32%,高考上线率达到27%,为历年最好成绩。积极争取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学设备配套标准,泾源高级中学、泾光小学、马西坡小学、双合小学、瓦亭小学、太阳小学建成投入使用,职业中学学生宿舍楼、白面民小教学楼已开工建设。以创建“一无”乡镇为目标,严格落实“以奖代补”激励机制,坚持阶段性考核和项目捆绑制度,强力推进“少生快富”工程,计划生育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完成“少生快富”544例,计划生育率达到86.6%。新建乡镇计生服务站3个,维修改造1个,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加强文化建设,开工建设了5个乡镇文化站和14个村级文化室,建成冶家村“农家乐”农耕博物馆,县图书馆投入使用。大力实施全民健身和篮球进村工程,充分挖掘整理泾水文化和民俗文化,编辑出版了泾水文化系列丛书,完成了泾源百人踏脚、六盘山花儿广播剧等文化产品的编排制作,积极举办书画展、摄影展和广场文化活动,现代文化、民族文化协调发展,特色文化、泾水文化活力彰显,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同步推进,丰富了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求富、求知、求乐、求美”逐渐成为社会风尚。大力改善医疗条件,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群众基本健康需求,县医院迁建工程和5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全部投入使用,108个村级卫生室作用充分发挥,县、乡、村卫生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群众就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加强与解放军306医院、宁夏附属医院等医疗机构的合作交流,提升了医疗就诊水平。调整提高了新医合报销比例和封顶线,参合率达到93.5%,报销总额比上年增加了420万元。农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深入开展,疾病预防、卫生监督、妇幼保健工作进一步加强。加强科技推广,强化科技培训,全年培训农民2.8万人(次),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不断提高。扎实推进新农村信息化建设,完成了110个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任务。加强国防教育和后备力量建设,“双拥”工作取得新进展。广播电视事业稳步发展,县城有线电视全面实现了数字化平移,农村电影设备实现了数字化,农民收看8套以上电视节目覆盖率达到69%,免费发放电视接收天线1600套。统计、体育、地震气象、残疾人、妇女儿童等事业进一步加强,档案史志、质量技术监督、邮政、电信、保险事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七、民生工程深入实施

  坚持以人为本,重视改善民生,加快城乡统筹,兼顾社会公平,为民承诺的十件实事全部落实。加强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全年城镇新增就业462人,完成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75人,安排“4050”人员公益性岗位50人,安排“三支一扶”大学生80人,招聘特岗教师40人。城乡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面启动了廉租住房保障工作,实施了职工生育保险和行政事业单位失业保险,提高了企业退休人员保险待遇。建立了农村特困户和特重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开展了城镇医疗参保职工健康体检,发放了门诊医疗补助费,提高了离休干部门诊费报销标准。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了国家规定标准。提高了城乡低保和优抚金标准,全年共发放城乡低保资金778万元。自治区五十大庆期间,发放城乡低保户、五保户、慰问金、优抚金187万元。全力以赴开展抗灾救灾工作,积极应对地震、旱灾、霜冻、冰雹等自然灾害,全年发放救灾资金683万元,受灾群众生活得到妥善安置。及时发放退耕还林补助粮款,兑现苗木产业“以奖代补”资金240万元。大力开展扶弱助困工程,为贫困残疾人免费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74例,免费发放轮椅58辆。积极开展法律援助114件,有力地维护了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八、民主法制不断加强

  坚持依法、民主、科学执政,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认真执行决议和决定,重视和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2件人大议案、101件代表意见和建议,48件政协委员提案、14件意见和建议,已按时高质量办理,办复率均达100%。积极推进民主法制进程,“五五”普法扎实开展,全民法制观念不断增强。认真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维护现有宗教格局,促进宗教和谐发展。巩固“平安泾源”创建成果,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高度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完善信访工作机制,落实领导包案责任制和大接访活动,妥善处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强化食品安全工作,及时查处“三鹿”问题奶粉,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健全食品监管长效机制。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主体责任,扎实开展了以道路交通、非煤矿山、学校周边环境、地质灾害险点等为重点的专项整治活动,着力排查整改事故隐患。健全完善了各类应急救援预案,提高了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九、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理念,切实转变职能,全面加强自身建设。修订完善了《县人民政府工作规则》,健全常务会议学习制度,坚持重大问题集体研究,推进了政府工作法治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建设进程。厉行“实、细、快”的工作作风,推行重点工作限时制、责任制,增强了抓落实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实行工作承诺制、目标考核制、责任追究制、末位淘汰制,加强了机关效能建设,政府的执行力明显提高。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廉洁勤政教育,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及时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强化审计监督和行政监察,确保政令畅通,政府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坚持勤俭干事业,集中财力办实事,促进了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各项事业的发展。

  

  各位代表,今年是我们顺应形势,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一年,也是我县综合实力快速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坚持发展不放松,本着一切为了发展、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为了泾源,大胆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力促工作落实,推动跨越式发展的责任感进一步增强;我们坚持突出结构调整、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积极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和谐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强;我们坚持政府自身建设,创新机制,完善制度,转变作风,务求实效,认真落实限时制、承诺制、考核制和责任追究制,政府效能进一步提高。

  各位代表,2008年我们之所以能取得以上成绩,是区、市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和县委统揽全局、坚强领导的结果,得益于人大、政协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归功于全县人民的团结拼搏、攻坚克难、务实苦干、共同奋斗。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兢兢业业、辛勤工作的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向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同志及社会各界人士,向默默奉献的政法干警、武警官兵,向所有为泾源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的建设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基础仍然薄弱,产业化水平依然较低,农民增收缓慢;二三产业发展滞后,支撑拉动能力弱,财税增收乏力;争项目争资金力度还不大,县域经济活力不足,发展后劲不强;个别部门和干部服务意识不强,落实力度不够,工作效率还不高,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对这些问题和困难,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2009年主要任务

  

  各位代表!2009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的重要一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农业、农村发展指明了方向,即将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进一步明确经济发展重点,中央关于扩大内需的十项措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家继续加大扶持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为我们加快发展带来了难得的政策机遇,东部地区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为我们招商引资、借力发展带来了难得的融资机遇,自治区党委、政府对南部山区的发展更加关注,必将给予更大支持。同时,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资源优势逐渐显现,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全县上下已形成了谋发展、快发展、大发展的浓厚氛围,各级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能力明显提高,干群团结,风正气顺,心齐劲足,为我们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

  2009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以推动跨越式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解放思想为动力,举全县之力围绕“农民增收、财政增效”一个目标,大力实施“产业提升、争先创优”两大工程,突出“调整结构、抢抓项目、落实责任”三个重点,实现“思想解放、科学发展、农村改革发展、城乡面貌改善、扶贫开发、社会事业发展”六个突破,全面加强政府效能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以更加开放的思想观念,更加执著的奋斗精神,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全面推进经济、文化、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力促泾源跨越式发展迈出新步伐。

  主要奋斗目标是: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8亿元,增长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5亿元,增长1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75万元,比上年预算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40元,增长12.5%;农民人均纯收入2742元,增长15%;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分别控制在18‰和12‰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们将把握全局,突出重点,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着力调整农业结构,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

  坚定不移地把结构调整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科技创新为手段、质量效益为目标,巩固种植业结构调整成果,突出培育草畜、苗木产业,逐步实现农业经济结构的最优化和土地产出收益的最大化,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继续实行重点种植区域补贴政策,切实抓好技术服务,优化区域布局,推广良种良法,提高经济效益。在2008年的基础上,再压减冬小麦3万亩,冬小麦播种面积稳定在3.5万亩左右;种植马铃薯12.5万亩、地膜玉米6万亩,种植中药材等其它经济作物2.4万亩。大力实施种子工程、科技工程、市场工程,建设马铃薯工厂化种薯繁育中心,培植专用种薯,推广高产栽培技术,扩大繁育规模,打造种薯基地。推行“订单农业”,切实做好马铃薯销售工作。按照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一个长久不变”和“两个转变”的要求,积极发展农村土地信用合作社,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产业发展的集约化和组织化程度。

  二、着力实施产业提升工程持续增加农民收入

  按照“壮大规模、提升层次、打造品牌”的要求,着力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力促草畜、苗木、劳务、旅游四大产业特色明显、规模壮大、链条延伸,推进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转变,实现农业持续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繁荣发展的目标。

  突出“五大体系”建设,做强草畜产业。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着力发展以肉牛良种繁育示范户为主的扩繁区,以规模养殖场、养殖园区为主的育肥区,以泾河食品有限公司为依托、以肉牛屠宰厂加工为网点的加工区,构建稳定高效的肉牛养殖、肉牛加工产业链争创全区肉牛养殖示范县。积极争取草畜产业提升项目,继续落实扶持政策,着力提升肉牛养殖规模和效益。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完善新建肉牛科技养殖示范村30个,巩固提高南庄、下金、春泉牧业养殖园区,改造盘活园子、下胭等养殖园区,投放良种母畜5000头,补栏架子牛2.5万头,改良黄牛1.8万头;加强饲草料加工调制体系建设,补播、更新紫花苜蓿2万亩,种植饲料玉米3万亩,大力推广饲草料青贮、氨化技术,提高饲草转化利用率;加强疫病防治体系建设,健全县、乡、村三级防疫网络,动物防疫密度、标识率、检出率分别达到100%;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暖棚牛舍、青贮池建设力度,新建暖棚牛舍2500座、青贮池500组;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搞活县城活畜交易市场和屠宰场,建立合作组织3个,培育育肥、贩运大户600户。举办第四届中国牛业大会,提升特色产业水平,打造知名特色品牌,力争牛饲养量达到13.5万头,人均牧业收入达到630元以上。

  突出特色优势,做大苗木产业。继续按照“川台地、沿公路、靠城镇、连景区”的布局规划,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干部帮扶、土地合作社带动、群众广泛参与、调整结构、压麦育苗”的运作方式,创新运作机制,创新栽培模式,力争把苗木产业培育成大六盘资源品牌,打造全区特色苗木基地县。以特色林木工厂化育苗中心为龙头,优化品种结构,突出特色育苗,推进规模种植,大力建设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效益明显的产业带。继续推行苗木产业融资机制,进一步探索和完善以土地信用合作社为主要形式的产业发展运作机制,建立特色苗木销售网络,加快苗木产业产供销一体化进程,推动苗木产业规模化生产、专业化发展、集约化经营。实施苗木灌溉工程,全县7个千亩种苗示范园区逐步实现节水灌溉。依托国家重点林业建设工程,按照“目标、任务、资金、责任”四到位原则,加大通道绿化、荒山造林力度,巩固生态建设成果,提高生态建设质量。完成荒山造林1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年内对历年移植幼苗和地埂大苗进行全面补植,当年移植幼苗3000亩;实现苗木销售收入4300万元,人均苗木销售收入达到430元以上。

  突出三个重点,做优劳务产业。继续坚持“培训与输出并举,培训先于输出,培训重于输出”的思路,突出政府推动、市场引导、技能强化,培育壮大劳务中介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开辟劳务基地,拓宽输出领域,扩大输出规模,提高输出质量。推行劳动技能输出与产业配套型就地输转有机结合,鼓励支持完成资本积累的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走出一条具有泾源特色的劳务产业之路。全年新建劳务基地2个,培训劳务人员4000人,其中职业技能鉴定1000人;稳定输出劳务人员2.7万人,其中有组织输出1.3万人;劳务创收1.2亿元以上,人均劳务收入达到1200元以上。

  突出发展服务业,做活旅游产业按照“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相统一,抓好服务与打造品牌相协调”的总体思路,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逐步达到景区开发初具规模、旅游线路基本成熟、旅游服务提档升级、旅游经济拉动发展的目标,争创全区生态旅游示范县。积极争取投资,完善县城、集镇、景区的配套设施,实施老龙潭“红色旅游”建设项目。开发建设县城旅游商品一条街,规范和壮大商贸、运输、餐饮、娱乐等服务业,构建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做大做强 “农家乐”品牌,新建卧龙山庄、和尚铺、羊槽旅游接待示范村,巩固提升现有“农家乐”接待水平,使“农家乐”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新亮点。广泛宣传推介,开拓旅游市场,扩大对外知名度,推动旅游业发展。全年参与旅游服务人员达到5000人,力争全年旅游人数突破28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1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突破两亿元大关。

  三、着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力促工业经济提速增效

  坚持以建材工业、矿产资源、新型能源和农副产品加工业为重点,以项目带动和招商引资为牵引,实施六盘山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二期扩建工程,全力抓好六盘山泾河食品公司达产达效。全面实施商标战略,鼓励支持企业争先创优,打造品牌,提升品位。整合三关口丰富的石灰岩等矿产资源,规范开采管理秩序,提高生产能力,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力争建设蒿店工业园区,发展以水泥、缸瓦、琉璃瓦、石棉瓦、装饰材料等为主要产品的建材工业,规划建设香水轻工业园区,配套基础设施,搭建招商平台。坚定不移地引导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放手、放宽、放活,不断壮大现有企业,鼓励发展民营经济,扩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效益。力争全年工业总产值增长10.5%,工业增加值增长10%。

  全面推进全民创业带动就业战略,落实全民创业优惠政策,弘扬创业精神,搭建创业平台,拓宽创业领域,扩大创业规模,提高创业质量。加强创业能力培训,着力提高全民创业的素质和技能。以创业推动发展,动员“百姓创家业、企业创新业、能人创大业、干部创事业”,努力催生一大批创业主体,依靠创业激发活力、带动就业、增加收入、促进和谐,在全社会形成勇于创业、敢于创业、善于创业的浓厚氛围,营造最佳的创业环境,掀起全民创业热潮。

  四、着力打造生态旅游县城加快城镇化进程

  立足建设具有“浓郁民族特色、鲜明县城个性、独特县城风格”的生态旅游县城定位,高起点完成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修编,加大新区建设,加快老区改造,进一步拓展城区发展规模。高标准实施集中供热改造、污水处理、西峡路建设、东平路改造、综合市场、县城西区道路亮化、香水河治理、职教中心实验楼、百泉街改造、旅游商品一条街等十大重点工程。完成金水苑住宅小区一期工程,开工建设二期工程。精心实施城市绿化、卧龙山公园、万汇公园、珍稀植物园提升工程,做美县城核心景观,彰显县城文化内涵。依托优越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聚集,繁荣县城经济。巩固提高县城绿化、亮化、美化和环境综合整治成果,争创全区文明卫生县城和生态园林县城。坚持高效能管理,进一步完善市政设施、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建筑施工、市场秩序等各项管理制度,积极探索城镇供热、供水和物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积极整合城镇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吸引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经营,探索城镇发展新机制。抓好小城镇建设,加快泾河源镇主街道改造,完成新街道建设,巩固六盘山镇改造建设成果,聚集生产要素,增强辐射带动能力。积极做好新民乡、黄花乡、大湾乡的小城镇规划建设。全力配合同沿和平定高速泾源过境段建设工作。

  五、着力加快整村推进步伐,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政府推动、典型带动的原则,编制完成各行政村村庄建设规划。加大项目捆绑力度,积极整合项目资金,全面做好62整村推进重点村的巩固提高工作,积极探索整乡推进扶贫开发新模式,加快建设一批产业突出、布局合理、设施完备、村容整洁的示范村,打造整村推进新亮点,争创全区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示范县。继续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严格建设标准,提高抗震减灾能力,争创全国农村“减灾安居”工程示范县。继续坚持“大破大立、不破不立、破旧立新”的理念,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保洁长效机制,巩固和扩大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成果。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马铃薯种薯繁育中心、羊槽苗木园区灌溉、“农家乐”、农村危房改造、瓦亭流域综合治理、先进水库除险加固、先锋至张台安全饮水、乡村道路、生态移民、清洁能源等十大重点工程,夯实新农村建设基础,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全年完成危房改造3000户,其中新建集中改造点7个;修建农村道路3条51公里;县内生态移民300户1500人,异地生态移民177户856人;新建“一池三改”3000户,投放太阳灶3000台、太阳能热水器1000台;完成人居环境改造2000户,农田建设1.2万亩。加强闽宁对口帮扶协作和社会帮扶工作,完善县直部门包村帮扶工作责任制,巩固扶贫开发成果。

  六、着力抓好“双争”工作,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全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把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作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的主抓手,坚持不懈的抢抓项目,依托项目推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努力寻找项目与国家产业政策的对接点,努力寻找项目与市场需求的对接点,努力寻找项目与自身特色优势的对接点,完善项目库,提升项目储备质量。继续严格执行争项目争资金工作考核奖惩制度,切实加强沟通联系,及时掌握项目信息,确保项目争取得实效性,逐步形成“储备一批、立项一批、开工一批、建成一批”的良性推进机制,力争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社会事业发展等领域实现新突破,确保扩大内需的各项措施在我县尽快见到实效。计划年内争项目争资金2.5亿元,增长29.5%。坚持把改善投资环境作为生命线工程来抓,冲破影响发展的思想枷锁,形成“亲商、安商、富商”的社会风尚,营造公开透明、公平高效的投资环境,吸引项目、资金向泾源涌流。完善招商机制,创新招商方式,落实招商责任,做到意向性项目广泛接触,在谈项目抓住不放,签约项目狠抓落实,切实提高项目落实率和资金到位率。全年招商引资1.5亿元,增长38.9%。

  七、着力推进财税改革,切实增强保障能力

  坚持深化财税改革,严格部门预算,强化预算约束,继续抓好“收支两条线”管理和政府采购工作,严格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农村“三财”管理改革。加强财源建设,积极扶持现有重点纳税企业扩大销售,壮大骨干财源,积极争取基础设施项目,发展新兴财源,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建筑建材业,繁荣商贸流通,增加工商税收。坚持依法治税,加强税收征管,提高税收增长的速度和质量,实现财政持续增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继续加大支柱产业、基础设施、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支出,扩大公共财政的覆盖范围。加强金融工作,用足用活金融政策,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民营经济的信贷扶持力度,改善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业健康发展。

  八、着力改善民生,加快发展社会事业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按照教育强县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工程和寄宿制中小学宿舍、餐厅建设工程,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重视特殊教育,体现教育公平均衡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巩固提升“两基”成果,增强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继续落实“以奖代补”激励机制和“少生快富”项目捆绑制度,严格执行“一票否决”制度,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巩固提升“一无”县创建成果,提高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完成“少生快富”工程500例,计划生育率达到85%以上。

  加强县乡文化阵地建设,建成县文化馆和民俗博物馆。挖掘泾水文化内涵,保护申报泾源踏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积极开展文物普查工作。继续抓好广场文化演出和“三下乡”、“四进社区”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争取实施体育场二期改造工程,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加强“村村通”设备的管理使用,不断扩大广播电视覆盖面。

  加强医疗卫生工作,以实施国家新一轮医改试点项目为契机,加大对城乡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医疗救治和卫生监督体系,严格执行药品、医用耗材“三统一”制度,积极发展中医药事业,深入开展农民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行动,扎实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全面落实医疗卫生惠民政策,着力解决农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强化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

  加强科技试验、示范和推广,抓好农民培训工作,依托百万农民培训等工程,改进培训方式,注重培训效果,让走出去的农民具备较强的务工技能,能够适应城市和工业文明,让留下来的农民能够掌握先进适用技术,逐步形成适应现代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开展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工作,争取实施国家科技富民强县项目,不断增强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继续做好农村信息化设备的管理维护,切实提高应用率。加强国土资源管理,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和谐发展。

  全面落实各项保障措施,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做到应保尽保。全面实施廉租住房保障制度和职工生育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实施农村特困户和特重大医疗救助制度,探索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积极开展扶贫解困送温暖活动,切实解决城乡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切实维护妇女儿童、老年人及残疾人等各类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

  九、着力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思想,教育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激发全县人民的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和发展意识,提升文明单位、文明乡村、文明家庭创建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和文明程度。坚持开展“双拥”和军民共建活动,重视和支持人民武装工作,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

  政府及政府各部门将自觉接受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执行决议和决定。接受县政协的民主监督,支持政协开展工作。认真办理人大议案、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意见、建议。加快推进依法治县进程,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的法律素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充分发挥宗教人士和信教群众在维护稳定中的积极作用,确保宗教领域和谐稳定。强化社会治安基层基础工作和“三调联动”机制,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加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深化“平安泾源”建设。加强信访工作,严格落实领导信访包案工作制度,及时妥善处理各类信访案件和突出信访问题,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进一步完善监管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部位的监管力度,严防重特大事故的发生,确保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在推动泾源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伟大征程中,新的形势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以良好的形象凝聚人心,以实干的精神鼓舞士气,是全县人民的殷切希望,也是实现我县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证。

  加强学习,科学施政扎实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大兴敢想敢干之风,解放思想促跨越,大兴争先创优之风,激情干事助跨越,大兴苦干实干之风,改革创新领跨越,不断开创县域经济发展新局面。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民本意识融入到思想情感里,体现在政策措施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上,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主动权,突出重点,把握难点,扭住关键,加快发展,和谐发展,为人民群众谋福祉,让人民群众共享更多、更好的发展成果。

  改进作风,提高效能。兴业之举在于实干。政府全体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发展意识,始终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集中精力发展经济和推动工作落实。厉行“实、细、快”的作风,深入工作实际,走到工作一线,扑下身子,真抓实干,一抓到底,务求实效。继续推行重点工作限时制、责任制,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加大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的协调、督查督办力度,用制度促进作风转变,以业绩衡量工作成效,用实绩来报答人民群众,推动全县整体工作上台阶、晋位次、显成效。

  高效服务,优化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强化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不断完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长效机制。认真受理企业和群众投诉,严肃查处破坏经济环境行为,着力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更好地为基层、企业和公众服务,着力打造负担最轻、秩序最好、办事最快、信誉最高、群众和企业最满意的经济发展环境。

  依法行政,廉洁从政。依法规范行政行为,强化行政执法人员法治意识、责任意识,做到按规矩办事、按程序办事、按法律办事,确保政府行为合法适当。坚决执行县委的决策部署,切实增强执行力和落实力。认真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坚决制止和有效预防腐败。严格执行财经纪律,降低行政成本,勤俭节约,清正廉洁,勤政为民,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各位代表!

  回顾过去,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倍增。我们坚信,有区、市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有人大、政协的鼎力支持,有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团结奋斗,本次人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