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640424001/2012-02810
文号
发布机构
泾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责任部门
泾源县政府办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12-10-17
名称
泾源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泾源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日期:2012-10-17 来源:泾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10月17日在泾源县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泾源县人民政府县长  李志达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回顾过去五年:成绩显著,催人奋进

县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我县抢抓机遇、加速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在区、市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县人民政府团结和带领全县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同心协力,奋力攻坚,全面完成了县第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谱写了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新篇章。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五年来,县人民政府始终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调结构、促转型,抓项目、夯基础,惠民生、促和谐,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2012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5亿元,是2007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8%;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430万元,是2007年的2.87倍,年均增长2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5亿元,是前五年的3倍,年均增长24.3%;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亿元,是2007年的1.6, 年均增长10.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5400元,是2007年的1.8倍,年均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4300元,是2007年的2.1倍,年均增长15.8%。各项经济指标连续五年实现两位数增长。

优势产业扩量提质。不断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效益日益显现,收入稳步增加。旅游产业强基础重开发。龙文化民俗馆、王洛宾文化园和五朵梅客栈等人文景观建成开放,深度开发老龙潭景区,建设旅游商品一条街,荷花苑大酒店等星级宾馆进展顺利,带动商贸、餐饮、娱乐等现代服务业提档升级。培育发展冶家、园子等“农家乐”,累计实现经营收入3270万元。承办“六盘山山花旅游节”“泾水文化研讨会”等系列推介活动,旅游产业带动作用初步显现。累计接待游客173.2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8.5亿元,是前五年的3.2倍,被自治区政府命名为“宁夏生态旅游县”。苗木产业扩规模活交易。新建千亩以上育苗园区27个,苗木种植面积达到26万亩,是2007年的3.8倍,提前实现“人均两亩苗”目标。实施泾河源镇、兴盛乡等苗木园区灌溉工程10处,灌溉面积达到 3.5万亩。建成工厂化育苗中心,引进宁台现代生物科技示范园,开工建设六盘山特色苗木花卉交易市场。预计今年实现苗木销售收入2.5亿元,人均苗木收入1950元,是2007年的7.5倍,苗木交易集散地效应初步显现,“六盘山苗木”证明商标跻身宁夏名牌行列,被自治区政府授予“宁夏特色苗木基地县”和“全区特色林木种苗生产示范县”称号。草畜产业抓园区扩总量。累计建成暖棚牛舍17967座、青贮池11394座。新建六盘山牧业、泾水牧业等百头以上养殖园区(公司)29个,预计养殖户达到2.1万户,肉牛饲养量达到23万头,人均牧业收入1174元,是2007年的5倍。引进宁夏大田新天地草业,新建双龙岭、胭脂岭等10个万亩以上饲草种植基地,多年生牧草留床面积达到39.6万亩。加大黄牛改良力度,黄牛改良率达到95%以上,改良水平居全区之首。狠抓动物疫病防治体系建设,五年无重大疫情发生。成功举办两届中国(宁夏)六盘山黄牛节和三次黄牛交易会,注册“泾源黄牛”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形成“泾源肉牛发展模式”,被自治区政府授予“宁夏优质肉牛养殖示范县”称号。劳务产业重培训增效益。坚持政府推动和市场带动相结合,累计培训务工人员9500人,输出劳务13.6万人,劳务收入达到8.32亿元,是前五年的2.8倍,预计今年人均劳务收入1878元,增长13.8%

脱贫攻坚扎实推进。强化基础建设,培育致富产业,建成蒿店、龙潭等县内生态移民安置点26个,搬迁安置县内移民21368971人,建成劳务移民周转房316套,积极对接搬迁县外移民9524091人。强化政策引导,整合各类项目,投入资金3.9亿元,完成了62个整村推进重点村建设任务,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区扶贫开发先进县”。投入扶贫资金486万元,投放“互助资金”2020万元,全面实施了“扶贫到户、责任到人”工程。加强闽宁对口协作,广泛开展社会帮扶,累计争取各类帮扶资金3690万元。扶贫成效明显,五年减少贫困人口2.1万人。

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强力推进项目带动战略,争取各类建设项目187个,完成投资29.2亿元。招商引进宁夏皇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艺诚国际旅游度假村等项目46个,到位资金16.67亿元。加强交通道路建设,硬化县乡村道,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率达到88%,通车里程达到。狠抓生态环境建设,累计完成退耕还林补植补造18.9万亩,荒山荒地造林12.7万亩,实施道路绿化。加快农田水利建设,修建基本农田6.5万亩,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15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0平方公里;建成17处饮水安全工程,解决了9.2万人的饮水困难,自来水入户率达到85%;西峡水库、先进水库除险加固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全面完成。五年改造农村危房10071户,3.9万人喜迁新居,改造率达到76%,红瓦蓝脊白墙成为农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落实土地“占补平衡”,实施国土整治项目3处,新增耕地3988亩。实施城乡电网改造项目,改造电网。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县城综合市场和3个乡镇农贸市场。配合完成东山坡引水、秦家沟水库、秦东补水和福银高速等重点工程建设任务。

工业经济稳步增长。以建材和农副产品加工为重点,规划建设轻工产业园区,新修园区道路,铺设供排水管网,入驻企业3家,园区建设初具规模。支持六盘山水泥有限公司做大做强,协调金晶淀粉公司等企业投产达效。预计今年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4.7亿元,比2007年增长120.6%,年均增长17.1%。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全县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达到3833户,从业人员1.6万人,比2007年增加1650户,实现社会总产值3.9亿元,是前五年的2.6倍。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均控制在区、市下达指标以内,万元GDP能耗下降3%。财税收入稳步增长,支出规模持续扩大,今年预计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2亿元,是2007年的3.7倍,年均增长30%。金融服务地方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预计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7.5亿元和8.6亿元,均为2007年的3.3倍,年均增长45%

城乡建设全面提速。修编县城总体规划,规划区面积扩大到40.5平方公里。启动大县城建设,新修北环路、滨河路等城区道路7条,形成了“四纵八横”的城市道路框架,建成区面积由20072.33平方公里增加到4.42平方公里。新建广场丽景园、泾河小区等一批住宅小区,新增商品房面积23.3万平方米。县城供热、供排水、道路等重点公共基础设施建成投入使用,功能日趋完善。建成卧龙山公园、万汇公园、香水风情园等一批园林景区,县城绿化率达到48.5%,比2007年增加19个百分点。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小城镇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六盘山镇、泾河源镇等小城镇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规模初步形成,城镇化率达到23%,比2007年增加12个百分点。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成功创建自治区级卫生县城和园林县城,六盘山镇周沟村跻身全国生态文化村行列。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教育科技事业优先发展,“两基”通过国检,教育强县通过自治区验收,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累计投资2.28亿元,迁建泾源一中、新建高级中学、三小等改扩建学校8217.45万平方米,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累计补充特岗教师269人。教育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被列为全国教育信息化建设试点县。在全区率先实施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进入攻坚冲刺阶段。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惠及12137名中小学生。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快速发展,基本满足群众教育需求。科学技术事业全面进步。卫生事业健康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基层医疗机构公共卫生补助经费,提高乡村医生生活补助标准,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1043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完善卫生服务体系,迁建县医院并成功创建二级甲等医院,改扩建7所乡(镇)卫生院,99所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建设全面启动,群众就医环境显著改善。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被评为“全区食品安全先进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步发展,累计实施“少生快富”5180例,人口自然增长率降到11.5‰以内,出生政策符合率达到83%,被评为“全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启动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7个乡镇全部通过自治区“一无”乡镇验收,兴盛乡、新民乡达到“五星级”乡镇目标。文化广播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开工建设群众文化艺术中心,新建7个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实现全覆盖。累计举办各类广场文艺汇演623场(次),“三下乡”活动126场(次),放映电影7508场(次),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实现户户通。加强文化传承与保护,4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自治区名录。全民健身中心建成使用,村级篮球场实现全覆盖,群众性体育健身运动广泛开展。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累计投入2.1亿元,完成为民承诺办理实事30件。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发放各类涉农补贴资金1.54亿元。全民创业深入推进,发放支持创业小额担保贷款7970万元,培育小企业144户、小老板378个,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51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社会保障体系日臻完善,城乡居民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统筹城乡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4%91%。城乡低保扩面提标,16227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累计发放低保资金6351万元。建成保障性住房13557.,发放租赁补贴638.2万元。扶残助困工程深入推进,法律援助工作成效明显。统计、编制、消防、工商、质监、邮政、电信、气象、档案、老龄、地震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长足发展。

和谐社会全面进步。启动自治区文明县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民风建设,弘扬新风正气,涌现出了拜金仓等一批先进人物。加强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建设和“双拥”工作,被授予“全区国防动员先进单位”。五年执行县人大议案17件,办理政协提案253件、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建议406件。“五五”普法圆满完成,被评为“全国法制宣传先进县”和“全区法治县”,“六五”普法全面启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五年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被公安部等六部委评为“平安畅通县”。巩固“平安泾源”创建成果,信访维稳成效明显,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政府建设不断加强。坚持县委领导,修订完善《泾源县人民政府工作规则》等规章制度。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营造风清气正发展环境等活动。政府法制建设明显加强,审核行政许可事项238项,清理规范性文件353件。建成县政务服务中心和乡镇民生服务中心,累计办结行政许可及服务事项2.4万件。建立政府信息公开机制,推进政务公开,实现政府信息资源共享。加强政府应急管理,在全市率先建成应急指挥平台。圆满完成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依法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的政府工作,我们直面了困难和压力,付出了艰辛与汗水,收获了成功和喜悦。这些成绩是区市党委、政府和县委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县人大、政协有力监督、鼎力支持的结果,是社会各界献计献策、通力协作的结果,更是全县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群众,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退休老同志和所有关心、支持、帮助政府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五年的发展,让我们站在了建设和谐富裕新泾源的崭新起点,踏上了与全区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崭新征程。五年的变化告诉我们:贫困落后,不是泾源永久的标签!泾源是一片充满希望、发展潜力巨大的热土,泾源人民将在开放包容、敢为人先、顽强奋斗、激情干事中奋力追赶,实现跨越。

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深切体会到: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才能转变方式、实现科学发展;必须坚持项目带动、招商引资,才能夯实基础、实现突破发展;必须坚持务实苦干、奋发图强,才能抓住机遇、实现快速发展;必须坚持执政为民、民生至上,才能凝聚民心,实现和谐发展。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全县经济总量小,规划体系不够健全;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工业经济增长乏力,现代服务业发展较慢;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不平衡,链条不长,附加值不高;城镇化水平低,服务功能不完善;部分干部思想还不够解放,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转变等。面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没有任何理由盲目乐观,没有任何借口停滞不前,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勇于担当,迎难而上,努力把泾源的事情办好,决不辜负全县人民的期望和重托。

展望未来五年:乘势而上,奋力赶超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以实现与全区同步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生态立县、绿色崛起的战略任务,突出旅游产业主导地位,坚决打好生态移民和扶贫攻坚战,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更加注重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切实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努力建设和谐富裕新泾源。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2017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综合实现程度达到90%以上。力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五个突破”,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5%以上,突破20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递增17.7%以上,突破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递增25%以上,突破5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递增15%以上,突破3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7%以上,突破9500元。

今后五年,是建设和谐富裕新泾源的关键期,也是抢抓国家政策、夯实发展基础的机遇期,更是与全区同步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党中央、国务院把六盘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扶贫开发重点区域扶持,自治区实施百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战略、宁南区域中心城市和大县城建设战略等叠加效应将会充分释放,辐射带动效应聚集显现,为我县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扶贫开发进程和改善民生民计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县区位、交通、水利、资源等综合优势日趋凸显,产业基础初步形成、发展路径更加明晰、发展环境明显优化,全县上下孕育着思进求变、奋勇争先的巨大热情和强烈愿望,具备了向更高更远目标奋进的坚实基础。

今后五年,我们必须坚持生态为本。坚持把生态立县、绿色崛起作为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摆在首要位置,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要求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全过程,以打造生态泾源为主线条,以绘制绿色泾源为总色调,彰显生态优势,推动绿色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同步推进,产业竞争力与生态环境优势同步提升。必须坚持民生为重。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最大的政治和责任,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富民为先、民生为重”和“小财政也要办大民生”的理念,不遗余力推进各项民生事业。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为核心,广辟增收渠道,挖掘增收潜力,构建多元化增收体系,使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相适应。必须坚持规划先行。充分发挥规划的龙头和先导作用,突出规划的统领性、完整性、功能性和权威性,加快完善规划体系,加强规划编制、论证和衔接,统筹处理好局部和整体、当前和长远、发展和保护等各方面关系,实现规划、建设和管理有机统一,以科学、合理、超前、大气的规划引领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用改革的办法破除体制障碍,用创新的举措破解发展难题,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转变,推动形象的大提升和发展的大跨越。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区市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各项决策部署,转变作风,提高效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广泛凝聚广大干部群众的聪明智慧,为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一、加快优化生态环境,构筑绿色崛起新屏障

坚持生态为重、保护优先、合理开发,加快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坚定不移地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绿色发展之路。积极争取六盘山生态资源补偿机制试点,综合治理重点流域,实施退耕还林补植补造、天然林保护、荒山造林、封育禁牧等生态建设工程,建设针金山、青龙山、胭脂岭、大雪山、双龙岭五大生态示范区,到2017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49.5%加快泾河、颉河、香水河等中小河流治理,新建一批水库和骨干坝,修建“五小水利”工程,打造宁夏南部水塔。继续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水源保护、安全饮水等工程,全县城乡安全饮水水质达标率分别达到100%96%。实施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强化矿产资源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水平。秉承生态、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大力推行低耗清洁的消费方式,推广“户分类、村集中、乡运输、县处理”的垃圾处置模式,建设乡镇污水处理厂,严格节能减排目标管理,推进环境协同治理,打造山清水秀、天蓝地绿的人居环境。

二、深度开发旅游资源,再造服务业发展新优势

坚持规划引领、政策扶持、项目带动,科学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和景区详细规划,出台财政支持产业发展政策,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旅游资源开发,开发建设胭脂峡、弹筝峡景区,加快开发大雪山、延龄寺、白云寺、龙房宫温泉等景点,推进旅游景点“串珠成链”。进一步打造旅游品牌,争取老龙潭、胭脂峡景区进入国家风景名胜区。建设一批星级宾馆酒店,打造高档农家乐旅游接待示范村,力争接待床位突破8000张。设计旅游精品线路,建设滑雪、登山、疗养、探险等新项目,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促进旅游资源提档升级。完善旅游服务体系,鼓励发展旅游中介组织,建设游客综合服务中心,探索实行县内景区门票“一票通”,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深入挖掘泾水文化、秦汉文化、红色文化和龙文化,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强化宣传促销,举办旅游节会,建立跨区旅游协作机制,努力把我县打造为西部避暑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力争到2017年旅游人数达到12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社会总收入12亿元。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连锁经营和大型超市,促进商贸流通扩大规模、提升层次。积极发展现代物流、商务会展、物业管理、信息咨询等新兴服务业,争取建设宁夏会务次中心。到2017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4亿元以上,年均递增17%以上。

三、打好扶贫攻坚战,加快脱贫致富新进程

坚持把生态移民作为全县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严格执行生态移民总体规划和政策标准,全面完成770133116人的移民搬迁任务,争创全区生态移民脱贫攻坚示范县。突出区域特色和文化特色,坚持县内移民安置区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集中安置与零星安置相结合,做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同规划、同实施。全力配合做好县外移民工作。加强移民新村管理,深入开展“三个讲清楚”教育,重视扶持培育发展后续产业,不断完善文化、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建立健全移民区社会保障制度,确保移民群众发展有基础、致富有保障。加快移民迁出区土地整理和植被恢复工作。按照《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规划》,落实基础设施到村、产业项目扶持到户、培训转移到人、帮扶责任到单位的“四到工程”,全力实施水、电、路、气、房、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突出整村推进、产业扶贫、社会扶贫、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因村因户施策、逐村逐户扶持。探索实行整乡推进扶贫开发新模式。继续实施苗木、基础母牛、农机具补贴等惠民政策,不断拓宽扶贫对象增收渠道,争取五年减少贫困人口2.8万人。

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拓展农民增收新空间

始终坚持把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优化结构,提升质量,不断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大做强苗木产业。逐步稳定规模,整合基地资源,优化品种结构,加快推进苗木产业转型升级,力争到2017年苗木种植面积稳定在28万亩,打造全国知名苗木种植基地和交易集散地。建设特色苗木良种驯化科技示范园和现代林业科技园,培育稀有针叶树种、六盘山特色花灌木。加强林木检疫和病虫害防治,提高苗木质量。强化宣传营销,建设六盘山苗木花卉交易市场和电子交易平台,积极发展订单苗木,拓展苗木销售渠道,提升扩大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做优做精草畜产业。坚持种草与养畜并重、扩量与提质并举、品牌与市场齐抓,走高端、高产、高效、优质发展之路,打造西北地区肉牛养殖、加工销售集散地。巩固提升现有养殖园区,实施基础母畜扩繁工程,扩大基础母牛存栏,肉牛饲养量稳定在25万头。加大多元化饲草基地建设,推广饲草加工新技术,提高饲草利用率,到2017年,全县优质牧草留床面积稳定在40万亩以上。实施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引进牛肉加工和定点屠宰等重点项目,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效益。实施科技服务工程,狠抓黄牛改良,建立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做实做活劳务产业。加强技能培训,培育壮大劳务中介服务组织、劳务经纪人队伍,打造泾源劳务品牌,推进劳务产业逐步由体力型向创业型、技能型转变,由政府主导型向市场引导型转变,年输出劳务稳定在2.7万人,积极争创全国劳动力转移就业示范县。

五、加快城镇化建设,构建统筹城乡发展新格局

修编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小城镇和乡村建设规划,加强规划监督,实现县乡规划全覆盖。优化空间布局,加快推进县城“西扩东移”和“两翼拓展”进程,倾力打造行政文化教育及商务休闲度假区、商贸购物中心及宜居生活区,到2017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0平方公里。完善县城供水、供热、供气、污水管网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县城道路。加强城市管理,加快实施龙脊山、龙腹山、卧龙山绿化工程,改造提升主干道绿化带,争创国家级卫生城市、生态园林城市和文明城市,不断提高环境质量、宜居指数和文明程度。放宽农民进城落户条件,鼓励农民变市民,促进农村居民向城镇有序流动,到2017年,县城常住人口达到3.8万人以上,城镇化率达到46%。加快发展特色集镇,把六盘山镇、泾河源镇打造为六盘山区生态文化旅游小镇。

六、全力抓好项目建设,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加快轻工产业园区建设,鼓励各类资本资金参与轻工业发展,吸纳引进企业入驻园区,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实行严格准入制度,坚持好中选优,控制高污染项目,积极发展新型建材产品。全力争取项目资金,把项目建设作为做大经济总量的主要支撑,紧盯国家和自治区政策走向,有针对性地编制、储备、包装、争取、建设一批项目,到2017年,项目到位资金达到30亿元。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把招商引资作为做大经济总量的主要抓手,加强与周边、沿海等地联系对接,争取更多好项目、大项目落户泾源,到2017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到20亿元。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加大交通网络建设,配合做好境内高速公路建设工作。加强农田水利、网络通讯、城乡电网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危房改造工程,不断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七、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开创幸福生活新境界

优先发展教育科技事业。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实现乡镇中心幼儿园全覆盖。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县目标。努力提升高中阶段教育质量,力争泾源高级中学跻身自治区重点高中行列。发展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和特殊教育,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稳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发展科技事业,全面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大力实施“科普进农家”工程,不断提高科技贡献率。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保障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深入开展健康促进行动,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意识和防病能力。加强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控制、食品药品监管等工作。深入推进“少生快富”工程,健全利益导向机制,降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到2017年,全县人口控制在13.5万人以内,争创“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良好社会环境。强化农村民风建设,促进农民生产生活方式转变,培养造就新型农民。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推动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深入推进创业带动就业战略,确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坚持以“扩面”和“提标”为着力点,以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为目标,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努力实现住有所居。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加强老龄工作。重视防灾减灾科学管理工作,提高社会防灾减灾能力。

八、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维护和谐稳定新局面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牢牢把握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大力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建全区民族团结示范县。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坚决维护现有宗教格局,确保宗教领域和谐稳定。坚持拥军爱民,不断加强国防动员工作。加强和改进信访工作,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切实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创新特殊人群管理服务方式。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化“平安泾源”创建成果,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安全感。扎实开展“六五”普法工作,严格依法行政,推进依法治县进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各位代表,建设和谐富裕新泾源的目标已经确定,与全区同步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已经绘就,这是区市党委、政府对我们的战略要求,也是全县人民对我们的殷切期盼,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只要我们同心同德、同力同向,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真抓实干,奋勇前进,我们的既定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谋划开局之年:务实苦干,奋发有为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深入实施“十二五”规划和新一轮扶贫开发战略的关键一年,更是新一届政府展现新气象、实现新跨越的开局之年。

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5%以上,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7%以上;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计划之内。为了如期实现明年的各项目标任务,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狠抓生态移民,在脱贫攻坚上谱写新篇章

抓移民,拔穷根,促致富,是新一年扶贫开发的突破点。坚持把生态移民作为全县头等大事和一号工程,注重规划,加强管理,加快进度,提高质量。结合小城镇建设,合理选址,科学设计,年底前完成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建设百户以上移民安置区1个,安置点12个,劳务周转房790套,搬迁安置县内移民12865745人,实现县内移民目标。搬迁安置县外移民10704494人。全面完成25个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重点村建设任务,开展整乡推进扶贫开发试点工作。启动实施产业扶贫示范工程,建成2个产业扶贫示范乡(镇)、16个产业扶贫示范村,培育700户产业扶贫示范户。加强互助资金监督管理,实施“千村信贷互助资金”金融创新扶贫工程试点工作。强化社会帮扶工作,营造全社会扶贫助困的良好氛围。

二、加快景区开发,在做大旅游产业上迈出新步伐

重开发,强品牌,促营销,是新一年旅游工作的着力点。突出规划引领,高起点、高标准修编全县旅游总体发展规划及弹筝峡、胭脂峡、大雪山等主要景点详细规划。加速推进老龙潭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设中华龙文化博览园,确保“五一”前建成开放。启动胭脂峡、弹筝峡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王洛宾文化园二期工程,打通大雪山景区旅游道路,力争开发龙房宫温泉、延龄寺等景点。加强区域合作,加大宣传促销,举办旅游推介会和龙文化博览节。注册老龙潭旅游商标,力争老龙潭申报国家级旅游景区。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新建旅游商贸城,加快艺诚国际旅游度假村、鹏胜金域华庭酒店等星级宾馆建设进度,提升农家乐经营服务水平。开发剪纸、水锈石、刺绣、民族服饰等文化旅游产品,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力争全年旅游人数突破60万人(次),旅游社会总收入达到3.6亿元。巩固提升商贸、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培育开发休闲、娱乐、保健等新的消费热点,拓展消费领域,促进第三产业向更宽领域、更高层次迈进。

三、推动产业升级,在增加农民收入上实现新突破

调结构,转方式,促增收,是新一年产业发展的关键点。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推动优势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培优壮大苗木产业。引进、驯化珍稀树种和园艺花卉,培育500亩以上阔叶育苗示范园区4个、百亩以上野生花灌木引种驯化示范园区3个,全年新增育苗面积1万亩,累计达到27万亩以上。实施大湾乡绿塬等育苗园区节水灌溉工程,新增灌溉面积1万亩。加强苗木检疫检验和病虫害防治。培育多元化营销网络,加速推进特色苗木花卉交易市场建设进度,确保明春投入使用。积极发展苗木经纪人和中介组织,苗木销售收入达到2.6亿元,人均苗木收入2340元,增长20%以上。巩固提升草畜产业。编制新一轮草畜产业发展规划,争取自治区政策、资金和科技支持,促进草畜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巩固提升现有养殖园区,鼓励扶持农户扩大养殖规模。实施良种基础母牛基地建设工程,建设母牛养殖示范园区5个、示范村20个、示范户2000户,投放基础母牛4650头,力争全年肉牛饲养量稳定在23万头以上。扩大饲草种植面积,新建优质牧草基地7个,更新补播紫花苜蓿3万亩,饲料玉米3万亩。举办第四届中国(宁夏)六盘山黄牛节。加强动物防疫体系建设,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标识率、抗体检出率均达到100%。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开工建设格尔达肉牛屠宰加工项目,促进宁夏大田新天地饲草加工项目达产达效,力争人均牧业收入达到1374元,增长17%以上。发展壮大劳务产业。强化技能培训,拓宽就业渠道,走技能化、市场化劳务产业发展新路子。全年完成城乡劳动力培训1000人以上,职业技能鉴定800人以上,新建劳务基地4个,创建劳务输出示范乡镇1个,输出劳务人员2.7万人,实现劳务创收2.5亿元,人均劳务收入2174元,增长16%以上。

四、加大建设力度,在统筹城乡发展上谋求新突破

重规划,建亮点,强管理,是新一年城乡建设的主攻点。坚持规划先行,以县城总体规划为蓝图,编制县城控制性详规,严肃查处规划红线内乱搭滥建行为,确保城镇建设规范有序推进。立足“六盘明珠城市”定位,坚持老城改造与新区建设同步,扎实开展“城市建设管理年”活动,切实加快大县城建设步伐。实施香水河大桥、集污管网二期改造、新区集贸市场、世纪购物广场、县城中心敬老院等工程,加快群众文化艺术中心、艺诚国际旅游度假村等续建工程建设进度,优化县城空间布局,完善县城服务功能。高标准实施县城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加大人行道、绿化带和小巷道改造力度,加快龙脊山、龙腹山生态园建设步伐。创新城市管理,制定出台规划区内苗木管理办法,盘活闲置土地,破解瓶颈制约,为争创国家级卫生县城和园林县城夯实基础,实现县城面貌大改观、形象大提升。放活放宽进城落户条件,扩大城镇人口规模,力争城镇化率达到27.6%。按照新编详规,加快六盘山镇小城镇建设改造步伐。实施泾河源镇、黄花乡街道改造工程。纵深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巩固整治成果,展现道路畅通、环境优美、村容整洁、管理规范、文明有序的良好形象。

五、加快项目建设,在夯实发展后劲上再创新业绩

争项目,重招商,优环境,是新一年经济建设的立足点。大力发展工业经济,引导支持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扩大规模、壮大实力,加快轻工产业园区建设进程,全年工业总产值达到5.1亿元,增长8%以上,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1.5亿元,增长6%以上。准确把握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突出商贸物流、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生态移民搬迁、植被恢复治理等关键领域,精心策划、包装和储备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带动强、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全年争取项目资金12亿元,增长20%以上。扩大招商视野,创新招商方式,努力在招大引强上求突破,在延伸产业链条上求突破,在提高签约项目开工率上求突破,力争年内招商引资到位资金8.5亿元,增长21%以上。切实优化服务环境,提高办事效率,营造良好投资创业环境。加强道路交通建设,实施泾平公路、李庄高速公路出口至轻工产业园区、312国道至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公路改建工程,硬化乡村道路2条。加快生态建设步伐,完成荒山造林2万亩、封山育林1万亩,实施周沟、涝池、苏堡等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平方公里,生态修复2.6平方公里。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开工建设香水河下游段、二龙河新民段治理工程,治理河道。加快农田水利建设,新修基本农田1.2万亩,实施香水镇米岗、杨家等4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泾河源镇泉水改造工程,解决9630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实施暖水河、西贤等节水灌溉工程4处,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5万亩。实施马铃薯三级繁育体系二期建设工程。推进“数字泾源”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配合做好青兰高速东山坡至毛家沟段和宁夏中南部城乡安全饮水工程建设工作。

六、狠抓民生改善,在推进社会事业上开创新局面

强基础,惠民生,促发展,是新一年社会事业建设的落脚点。优先发展教育科技事业。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开工建设新民乡、大湾乡中心幼儿园,学前教育入园率达到85%以上。加快推进城关一小改扩建工程,实施县高级中学扩容改造工程,加快城镇化教育发展步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监督管理,不断完善高中阶段教育免费政策机制,实施好营养改善计划工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实施“科普进农家”工程,狠抓科技项目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着力提升卫生服务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完成乡镇卫生院债务化解。加快城乡卫生服务机构标准化建设,争取新建医院、妇幼保健所和卫生周转房,改扩建3所乡镇中心卫生院。建立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保障城乡居民食品用药安全。全面实施公众健康促进与慢病管理服务试点项目,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改扩建县计划生育服务站,实施“少生快富”430例,创建自治区级“少生快富”示范户100户,实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1500对,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1‰以内,出生政策符合率达到85%以上。繁荣文化体育事业。精心组织广场文艺汇演及“三下乡”等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加强“踏脚”“花儿”“赶牛”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全年发放支持创业小额担保贷款6000万元,培育小企业30个,培养小老板30个,新增城镇就业500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以内。加强城乡低保救助工作,健全大病救助和临时救助制度,城乡低保对象补差分别提高到170元和87元。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统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6%92%。加大社会保障性安居工程实施力度,新建保障性住房200套。积极发展老龄、残疾人和慈善事业,深化法律援助,让弱势困难群体得到更多的关爱和帮助。

七、加强社会管理,在维护团结稳定上再添新举措

抓监管,保稳定,促和谐,是新一年社会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广泛开展文明县城、文明村镇、文明单位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道德模范先进人物评选活动,深入推进农村民风建设。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关心支持下一代工作。加强国防动员,推进双拥共建,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做好信访、人民调解工作,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深化“平安泾源”创建成果,健全治安防控体系,切实维护社会稳定。扎实开展“六五”普法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公民法律素质。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和谐寺观教堂”创建等活动,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顺。强化道路交通、非煤矿山、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监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健全自然灾害、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

八、强化执政为民,在推进政府自身建设上取得新进步

转作风,抓落实,提效率,是新一年政府建设的切入点。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第一准则,让人民满意是政府工作的第一追求,使人民幸福是政府工作的第一目标。政府全体组成人员要倍加珍惜组织赋予的干事平台,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机遇,倍加珍惜团结稳定的和谐局面,牢记宗旨,改进作风,提高效率,以良好的工作业绩赢得全县人民的信任、支持和拥护。

建设学习型政府。牢固树立重视学习、坚持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切实把学习作为提高素质、增强本领、做好工作的根本途径,不断提高谋发展、破难题的能力,努力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建设法治型政府。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不断完善政府决策机制。深入推进政务公开,促进依法行政。主动接受人大、政协监督,虚心听取和采纳社会各界意见建议,提高政府工作的公信力和透明度。

建设效能型政府。坚持解放思想,转变作风,提高效率,狠抓落实,不断提高政府执行力。健全工作落实机制,加强效能监察,强化跟踪问效,确保政令畅通。严格落实“十项规定”和“八办要求”,倡导敢于负责、敢于担当、敢于碰硬的良好作风,多干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多做惠民生、促和谐的实事,让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成为政府工作的鲜明特色。

建设服务型政府。进一步密切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为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加强调查研究,倾听民声、体察民情、尊重民意、集中民智,着力解决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全心全意为广大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建设清廉型政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确保权力规范、透明、阳光运行。加强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严格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勤勉尽责、秉公用权,做人民满意的公仆。

各位代表:立足新起点,应对新挑战,推进新发展,实现新跨越,是全县人民的共同期盼,也是我们的神圣职责。风劲潮涌,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加鞭,让我们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乘势而上,真抓实干,为圆满完成本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建设和谐富裕新泾源而努力奋斗!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