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目录 > 乡村振兴 > 工作动态
索引号
640424031/2023-00058
文号
发布机构
泾源县新民乡人民政府
责任部门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23-10-24
名称
新民乡2023年工作要点
新民乡2023年工作要点
日期:2023-10-24 来源:泾源县新民乡人民政府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新民乡党委、政府总体工作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为“纲”和“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区、市县党委各次全会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生态泾源、绿色发展”战略定位,围绕“五个县”目标,树立“大抓发展、抓大发展、抓高质量发展、推动跨越式发展”的鲜明导向,着力兴产业、抓项目、促发展、惠民生,奋力开创全乡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一、聚精会神抓学习,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贯穿新民各项工作始终。组织全乡党员干部群众深化思想认识,对大会提出的新思路、作出的新部署认真学习领会,坚持党委班子带头学,党员自觉学,干部群众集中学,迅速在全乡掀起学习热潮。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统揽全局、统领发展,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持续在深化学习、深度宣传、深入实践上下更大功夫,持续广泛开展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学习、大讨论、大宣传、大实践”活动,全面推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六项重点任务在新民乡落地生根。

二、聚焦乡村振兴,提升产业发展新水平。

坚决落实乡村振兴各项部署要求,坚持以实施“八个万级”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围绕全县“1+3+X”产业布局,扩规模、延链条、强品牌、提质量、增效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严守粮食安全红线。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全面落实粮食安全主体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持续加大报废苗木腾退和撂荒地复耕力度,稳步缩减苗木存量,持续释放耕地潜能。全面落实农机具购置补贴、种粮补贴和耕地保护补贴等扶持政策,切实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继续扩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全年种植地膜玉米1.85万亩、玉米大豆套种1300亩。持续做强肉牛产业。实施“万千百十”肉牛扩量工程,抓好先进等6个“出户入园”运营管理,持续做好补栏扩栏出栏,全年外购育肥牛5400头,引进安格斯基础母牛260头,种植多年生牧草5000亩,全乡肉牛存栏稳定在1.6万头以上。大力发展中蜂产业。持续推行“大手连骨干拉小手”机制,在先锋村、张台村各新建标准化蜂场1个,种植蜜源植物1000亩,分蜂扩群1500群,全乡蜂群数量稳定在2500箱,年加工生产蜂蜜17.5吨。全力推动药材种植。推行“大田种植+林药间作”种植,采取“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混播板蓝根、柴胡、油菜等5000亩扶持发展林下种养及车厘子、刺五加驯化等生态经济和庭院经济,着力打造张台村产业融合发展园区。打造菌菇产业业态。打造马河滩菌菇特色示范基地,新建菌菇大棚3栋、菌菇存储冷链库1座,改造闲置牛棚100栋,种植菌菇14万棒。采取党支部引领、公司供种指导、农户生产订单销售的模式,形成统一供应菌棒、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订单销售的产销管理体系,力争菌菇产值达到100万元。

三、聚焦项目建设,增强经济发展新动力

聚焦交通、水利、产业发展等基础设施重点项目,努力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短板,夯实发展基础。推进基础设施改造。配合实施好泾源县策底河水生态修复工程、泾源县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先锋村和马河滩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泾源县乡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提升改造及封场工程、泾源县燕家山旅游公路工程、泾源县农村公路水毁抢修建设项目、泾源县先进村等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泾源县2023年农村供水补短板项目、先进和王家沟等6个村片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产业路提升改造等工程,提升商贸文化小镇建设质量。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施村集体经济“清七进十争三”专项行动,挖掘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潜能,力争年底10个村集体收入突破10万元,马河滩村集体收入达到30万元。做好张台、马河滩、先进出户入园肉牛养殖,积极探索多元化产业方向发展,利用现有资源发展大棚蔬菜、中药材种植;先锋村、高家沟村、石咀村继续做好景松管护和销售,采取“公司+经济合作社”联合经营模式发展景松林下经济;南庄村、王家沟村、照明村在做好农业社会化托管服务的同时,积极探索自主经营模式;西贤村、杨堡村加大市场调查力度,做好后期产业转型。开展“燕归巢”行动,采取村村联合的方式,开展党建共同体试点创建,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四、聚焦宜居宜业,释放乡村发展新活力

坚持以超前思维抓规划、以工匠精神抓建设、以绣花功夫抓管理,加快补齐短板,不断提升乡村内涵品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持续推进“塑形”、“铸魂”两项工程。坚持移风易俗助力乡村振兴,加大高额彩礼、厚养薄葬、封建迷信、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专项治理。健全完善乡村文明实践积分卡制度,积极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庭院”、“移风易俗示范户”“乡村振兴带头人”等示范评选。推进文化“六进”“七送”,全面深化“感恩、认同、法治、文明”四项教育,持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争取实施麦子坪“网红山”保护,打造先锋休闲旅游打卡地。开展马河滩、高家沟、南庄流域综合整治,打造农业旅游观光带。实施张台村国家传统村落保护和石窑湾石窟保护项目,依托燕家山、基建积极推动我乡旅游产业发展。打好人居环境持久战。继续落实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长效机制,建立环境卫生整治红黑榜,深化村容村貌“微整治+精提升”。加大“三改一整一绿化”力度,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加大道路沿线、村庄巷道等公共区域的杂草、干柴、枯枝、生活垃圾等各类废弃物的治理。落实“门前三包”,持续推进幸福农家“123”工程和农户庭院整治。加大“改厕”力度,常态化开展户厕问题排摸整改“回头看”。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加大农业投入品包装物、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严格落实“河长制”“林长制”,持续开展农村黑臭水体排查治理,促进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五、聚焦民生福祉,促进社会事业新发展

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常态化开展“四查四补”,进一步完善防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持续跟踪脱贫户、“三类人群”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全面落实各项帮扶措施,千方百计拓宽增收渠道,持续增强脱贫群众增收动力,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贯彻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大力实施控辍保学,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在精准实施雨露计划的基础上,争取燕宝基金、黄河银行基金等资助项目覆盖我乡所有大学新生。持续提升健康水平。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普通人群签约服务率达到97%以上。做好农村适龄妇女“两癌筛查,60岁以上老人健康体检。扎实开展健康细胞创建,提升健康教育、慢病管理和残疾康复服务质量,有效遏制重大传染性疾病发生。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提升行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完善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加强“三支队伍”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加强对特困人员、特殊人群和困难退役军人关心,实现应保尽保。全面落实国家及自治区社会救助政策,加快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制度健全、政策衔接、兜底有力的综合救助格局。抓好就业创业工作。着力夯实产业致富、就业保障、投资增收、政府兜底等基础,继续抓好就业困难人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保障,突出抓好劳动力技能培训。完成就业重点人群培训74人,帮扶家庭劳动力培训26人,鼓励灵活就业、兼职从业、积极创业,转移就业3734人铁杆庄稼保3219人,安置公益性岗位15人。

六、聚焦治理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新水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持续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现代化水平。扎实推进平安新民建设。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全力维护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和队伍建设,完善网络舆情和网络安全监测研判、协同处置机制,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扎实推进“全民反诈”、扫黑除恶、整治“三非”等专项打击整治行动,形成重拳出击高压态势,进一步提升打击成效。开展乡村警务排查走访,持续化解基层矛盾。扎实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权益保障渠道,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及时把问题和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化解在源头。加强村级组织动员能力建设,提升基层治理网格化、精细化、信息化水平。创新完善群众参与社会治理有效路径,加快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全力防范化解民族宗教领域重大风险隐患,依法处理和解决宗教领域矛盾问题。扎实推进安全生产工作。坚决落实“三管三必须”要求,紧盯乡村重点领域、建筑工地、道路交通安全、有限空间作业等重点场所、重点行业领域加强排查整治,严防各类事故发生。加强对道路交通、防火、防汛、森林草原防灭火等工作力度,压紧压实辖区内施工企业主体责任,推动安全生产从“被动监管”向“主动预防”转变。强化校园安全保障,全面加强校园周边安全隐患排查。持续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推进餐饮质量安全和农贸市场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加强“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营造安全稳定的发展环境。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