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目录 > 乡村振兴 > 市、县(区)政策
索引号
640424018/2024-00006
文号
发布机构
泾源县乡村振兴局
责任部门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24-01-12
名称
泾源县2023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情况
泾源县2023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情况
日期:2024-01-12 来源:泾源县乡村振兴局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泾源县地处宁夏最南端,位于六盘山东麓,因泾河发源于此而得名。全县辖4396个行政村,户籍总人口11.5万人,农业人口占90%辖区总面积1129平方公里,耕地11.6万亩,森林覆盖率37.4%,年均降水量为650毫米左右,是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宁夏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森林水源涵养地。先后荣获全国首批避暑旅游目的地、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成功创建全国首批、全区首家天然氧吧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荣美丽中国深呼吸小城榜,被命名为宁夏全域旅游示范区泾源黄牛肉”“泾源蜂蜜荣获国家级农产品地理标志泾源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获评全国优秀等次,瓦亭村等6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14年,全县确定贫困村84个、非贫困村12个,识别建档立卡户774929550人,贫困发生率为26.7%。经过集中攻坚,2018年底,84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累计减贫762432910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73%2019426日自治区政府第34次常务会议研究批准我县退出贫困县序列,2020年剩余贫困人口全部清零。截至2020年底全县累计脱贫786433988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实现了脱贫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的目标,杨岭村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示范村。2022年度国家考核评估通报泾源县3项典型经验(福建省和宁夏交融互鉴探索乡建乡创新模式、泾源县携手“三聚焦”打造集美示范乡村和探索三种肉牛产业“四方联合”发展模式)

2023以来,泾源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的重要论述和视察宁夏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区市党委、政府决策部署,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锚定两个高于目标,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推进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一、坚持“四个不摘”,压紧压实巩固衔接责任

始终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作为首要任务,坚决扛起政治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一是扛牢政治责任。按照中央和区、市有关部署和四个不摘要求,持续深化领导包抓+专班推进+驻村帮扶工作机制,召开县委常委会会议12次、政府常务会议13次、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会议9次安排部署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听取汇报、研究部署工作,确保与自治区党委和政府保持步调一致,同频共振。二是扛牢主体责任。优化调整了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领导小组,对照五大振兴成立了5个工作专班分领域指导落实,一体推进各项重点工作有力有序开展,县委和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多次带头深入基层一线蹲点指导、破解难题、狠抓落实,26名县级干部定期不定期到所在包抓乡镇、村一线督导、推进工作,全县形成了上下贯通、一抓到底的工作格局。三是扛牢帮扶责任。进一步强化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队伍,顺利完成第五轮驻村工作队选派,选派驻村工作队97驻村干部267名,修订完善《泾源县驻村干部管理考核办法(试行)》,建立组织部门统筹管理、乡镇党委日常管理、派出单位跟踪管理、农业农村和乡村振兴等部门协助管理、村党组织监督管理的五位一体管理机制,先后对县乡村三级1200余名干部及驻村工作队开展业务培训6期,全面提升干部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确保帮扶责任不落空、帮扶工作不掉线。四是扛牢落实责任。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列为领导干部考核内容,建立领导包抓+责任清单+常态化督导机制,制定问题、任务、责任、措施”4个清单,坚持三察(查)一体和业务督查同步跟进,对工作开展情况专项督查,对发现问题及时交办、跟踪回访、督促落实,确保工作任务落细落实。

二、落实“六项工作”,坚决筑牢防止返贫底线

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关键领域和重点人群,扎实做好监测帮扶工作,全面落实巩固衔接后续政策,统筹解决各类短板弱项,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为实现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一是认真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建立健全村组日常监测、乡镇研判预警、县级调度帮扶机制,扎实开展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有效整合大数据监测、常态化走访排查、职能部门筛查预警、监督求助电话等多渠道信息,实现部门联合防返贫信息共享,实施动态监测预警帮。今年新增监测对象135581人,消除风险60232人,共有防返贫监测对象6432516人,未消除风险32512522023年脱贫户人均纯收入14573元,同比增长16.51%。二是巩固三保障和安全饮水成果。全面加强对流动、留守、残疾等重点对象的监测,建立辍学预警机制制定巩固安置方案,落实一对一巩固责任捆绑,推进控辍保学从动态清零向常态清零转变。持续开展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房屋安全隐患排查,2023年农村危房改造任务13户已全部竣工,农村低收入群体实现了居有所安。全面排查新生儿和新识别人员参保情况,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100%。统筹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等项目,自来水入户实现全覆盖。三是强化资金保障。2023年我县按照因需而整、应整尽整的总体原则,统筹整合使用涉农资金26850.77万元,其中,中央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项目占比为62.02%自治区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项目占比为54.82%,共实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提升等项目50,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支付达到93.04%,其中,中央衔接资金支付率99%,自治区衔接资金支付率97.72%四是全面做好社会保障。加快推进城乡低保扩围增效,进一步加大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力度,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全民参保,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向1022114696人城乡低保对象发放低保资金5541.14万元,投入131万元为全县29225人脱贫户和监测对象购买家庭意外伤害保险、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坚决兜住因病因灾因意外致贫返贫的底线。五是做好金融服务保障。加大金融信贷支持力度,完成贷款18298.98万元,完成任务18000万元的101.66%,贷款覆盖率71.57%新增富民贷贷款2387万元,完成自治区下达1000万元任务的239%群众发展产业资金需求实现了应贷尽贷六是扎实推进问题整改。坚持真认账、真反思、真整改、真负责,针对各级各类反馈问题逐个剖析症结、安排整改措施,审议通过整改方案、专班包抓落实,县委和县政府主要负责人牵头,县级干部带队,成立3督查组,点对点过筛子核查整改情况,举一反三推动建立长效机制,确保反馈问题真改实改。2022年度国家考核评估反馈4个方面930个具体问题和媒体暗访、各级审计、国家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省级交叉反馈问题、区市督导调研反馈问题均整改完成,并逐步建立长效机制,做到整改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推动了整改工作落实落细,切实打好乡村振兴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组合拳,全力护航乡村振兴。

三、聚焦“五大振兴”,全面夯实乡村发展根基

以打造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县为目标,成立5个工作专班,全力推动乡村发展全面升级。一是聚焦产业振兴促增收大力实施现代产业提质增效计划,全力推进“1+3+X”特色产业全链条发展。突出文旅龙头赋能带动。以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盘活胭脂峡、王洛宾文化园景区,建成16个农文旅融合示范基地。举办杨岭乡村旅游节、六盘山杯汽摩节、第七届黄牛节暨农特产品直播带货庆丰收活动,泾源牛街特色旅游街区开门营业,娅豪国际滑雪场等冰雪旅游蓄势待发。全县接待游客12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亿元。突出重点产业提质扩量。因地制宜布局建设八个万级农业特色产业示范基地,推动特色产业转型升级补栏肉牛3.5万头、引进安格斯基础母牛2200头、落实出户入园示范场建设57个村集体饲草配送中心1个兽医社会化服务组织建成投用全县肉牛饲养量达到11万头,持续提升泾源黄牛肉品牌美誉度,深化与浙江农合集团、内蒙古成峰等企业的合作,泾源黄牛肉等农特产品成功长三角市场,泾源县与内蒙古等周边省区建立稳定地肉牛活畜交易关系。在外省区开设泾源黄牛肉专营店96家。种植蜜源植物3.4万余亩,新建蜂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2个、百群以上标准化蜂场10个、智慧养殖“互联网+”示范基地1个,分蜂扩群1.4万余箱,蜂群达到4万群,蜂蜜产量18万公斤,产值达5500万元。突出生态经济融合互促。布局林蜂、林菌、林草、林药、林禽、林旅多业态发展,建成菌菇繁育中心2处,建成黄花羊槽、新民马河滩、香水沙南3个菌菇种植示范基地,全县菌菇种植规模达到515万棒,示范带动农户546户,全县冷凉果蔬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发展道地中药材4.7万亩,带动特色手工、农家乐、林下养殖等庭院经济5000余户。扶持服装箱包企业8家实现产值1.1亿元,集美村分布式光伏、卡子村出户入园环保养殖和泾河社区清洁能源一体化项目投入使用,城乡清洁取暖全力推进二是聚焦人才振兴强支撑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实施乡土能人带培计划,培育乡村工匠22人,巩固提升农民教育培训基地8个,培育移民安置区实用人才100人,完成高素质农民培训对象遴选。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致富带头人培训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4640人,落实村干部学历提升计划,帮助村两委班子提升学历,有效助力乡村发展。三是聚焦文化振兴聚民心大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开展思想政治引领、文明风尚提升、优秀文化传承、文化服务惠农、文化产业富农五项行动,评选移风易俗示范户、乡村振兴带头人等各类先进典型1500余人,举办推进移风易俗 助力乡村振兴活动等280余场次,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180余场次,服务群众7.1万人次。开展秦腔戏曲展演、元宵节猜灯谜、游灯会、赏烟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近230余场次,累计完成《柳毅传书》舞台剧公演100余场次。四是聚焦生态振兴增底色巩固拓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成果,推广“以林养林”“以地养林”模式,完成绿化造林5.5万亩、生态修复3500亩,闽宁碳汇林1446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7.4%,正在建设国家储备林11万亩(一期6万亩),积极探索开发森林草原碳汇资源,借助闽宁协作平台,与厦门市同安区探索开展全区首批农业碳汇交易,810日,厦门产权交易中心在新民乡购买泾源县农业碳减排量19.79万吨,交易额31万元。持续深化苗木腾退去库存工作,完成4000亩腾退任务,全年销售各类苗木2200万株以上,苗木产值达到2亿元。五是聚焦组织振兴夯基础以基层党组织建设提质增效工程为抓手,深化一抓两整示范县乡创建行动,细化工作措施压茬推进,全县三星级以上示范村77个,占行政村总数的80%,示范乡镇7个,占比100%;培育致富带头1150名,村级后备干部277名。聚力打造六盘先锋党建品牌,培育农村党建品牌示范点13个,典型引领、示范带动,促进整体工作提升。2023年,全县7个乡镇96个村集体盘活资金4568.68万元,村均实现收入10万元以上。

四、实施“六大提升行动”,持续推动民生事业发展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六大提升行动,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一是实施居民收入提升行动持续深化农村三权改革,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计划,建立与重点户劳动力寻岗对接机制,建立政府工程、涉农项目精准带动和龙头企业吸收就业机制,前三季度农村劳动力转移2.9万人,实现收入7.2亿元。扎实推进就业创业促进年活动,开展各类培训774人,举办春风行动闽宁劳务协作现场招聘等线上线下招聘活动24场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61800万元,培育创业实体211个,创造新岗位404个,劳动力转移就业2.9万人,实现工资收入7.2亿元,享受一次性交通补贴1319人,发放一次性交通补贴121276.86万元。其中就业补助资金1026.9万元、县财政资金111069.96万元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17.1元,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554.2元,增长8.2%二是实施移民致富提升行动。紧盯移民安置区产业、就业、社会融入、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等短板,安排各类资金1.48亿元,明确829项重点工作任务,泾河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有序搬迁,卡子村出户入园光伏能源项目实现并网发电,开展各种技能培训班13期,培训移民632,安置公益性岗位186(新增公益性岗位50人),移民劳动力就业率达到93%。解决2143名困难移民群众低保和高龄救助,帮助3524名移民随迁子女就近入学,入学率100%三是实施教育质量提升行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巩固双减五项管理成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达标县建设顺利推进,高考综合改革进展有序,第二中学建设项目主体完工,第五幼儿园投入使用,新增幼儿学位360个,全县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占比达到了100%城关二小、平凉庄小学宿舍楼建设项目如期完成。打造教育数字化试点校1所,装备各类智慧教室19间,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校16打造智慧校园1所,医教联合体覆盖面达到100%建立教师补充机制,招聘事业编教师17名,签约免费师范生1名。四是实施健康水平提升行动。紧紧围绕全民健康水平提升行动"十大工程"30项措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26.48%;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进国家卫生县创建;稳步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建成医共体信息化平台;投入7300万元实施县医院急救救治能力提升项目,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进行室内装修;全面启动新一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共签约73430人;脱贫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和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100%五是实施文明素养提升行动。大力实施七大工程,充分发挥一约四会作用,修订规范村规民约,出台《进一步推进移风易俗 助力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巩固深化红黑榜、积分卡工作模式,举办固原市推进移风易俗 助力乡村振兴启动仪式、移风易俗主题演讲比赛等宣传活动15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1.5万余份。持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今年新命名县级文明村镇41个、文明单位9个、文明校园4所、文明家庭8户。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示范户”“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选树各类先进典型1500余人。改造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践所(站)8个,培育志愿服务项目品牌10个,注册志愿队伍209支、志愿者15473人,开展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1300余场次,累计服务时长达28万余小时,服务群众6.7万人次。六是实施城乡面貌提升行动。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保障力度,启动43个村庄规划编制,建设美丽村庄3个,泾河源小城镇和4个美丽宜居村庄列入全区乡村建设重点行动,杨岭村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完成15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实施农村公路质量服务乡村振兴三年攻坚提升项目51114公里,生命防护和水毁抢修22公里,智慧公路3.5公里,完成农村改厕1310,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2万亩,修建农田排水渠14公里。加快推进农网改造,架设10千伏线路23.56公里、低压线路67.34公里,实施农村热源清洁化改造3900户、农村生物质热源改造250户,农村建筑节能改造3.5万平方米。

五、推进“三治融合”,全面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始终坚持以党的建设为引领,聚焦乡村治理体系,改进乡村治理能力,全面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扎实打好乡村治理组合拳,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模式,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基础。一是充分发挥乡村自治作用。扎实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县建设,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试点县建设,将移风易俗、三项教育“1+1+3”基层治理和“1+N”社区治理联动工作机制深度融合,今年以来共排查矛盾纠纷412件,调解成功389件,调解成功率为94%。建设规范化村(社区)综治中心4个,建成县级1个,乡镇7个,村级21一站式调解中心,搭建有事大家说”“板凳会等平台,开展议事活动1000余次,全面贯彻落实村民代表会议制度,落实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全面保障村级办公经费、乡村治理经费、村干部报酬,指导各村开展民主协商、民主议事,进一步加强了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号召力和凝聚力。二是健全完善乡村法治体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严格落实县级领导接访下访制度,坚持两排查一分析制度,深入推进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19个党政部门设立人民调解组织,7个乡镇司法所配备视频会议系统、触控查询一体机,全县153名民警、辅警全部在辖区担任村(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或村(居)委会副主任或主任助理开展工作,逐步构建了上下一体、全面覆盖的依法治理体系,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和积案化解,深入开展反诈三年行动,推动平安创建系列活动,建立“2+1+3”行政争议化解机制,全县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电信诈骗发案率下降35.29%,未发生八类刑事案件。三是大力培育乡村德治观念。推行乡村文明实践积分卡“5223”制度,积极组织评选示范村、示范户,选树最美志愿者、好公婆、乡村美德少年等各类先进典型,评选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通过建立村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等机构,完善一约四会制度,使村级管理事项更加完善,有效的提升了社会治理的宽度和广度。

六、深化“四项帮扶”,广泛凝聚社会帮扶合力

始终坚持统筹推进闽宁对口协作、央企定点帮扶和消费帮扶等工作,积极构建多方联动、协同发力的帮扶格局。一是持续深化闽宁协作。2023年安排闽宁协作资金4850万元,重点围绕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安排实施10大类36个项目。其中,产业类项目3674.8万元、占比76.82%,较上年度有所增长,截至目前闽宁资金支付率97.82%。二是强化央企定点帮扶。立足泾源实际和当前发展需要,聚焦脱贫成效巩固提升和乡村振兴,不断创新定点帮扶方式,培育壮大地方产业,提高县域经济发展能力,制定了以产业发展为中心,人居环境提升为重点”持续开展人才培养、组织建设和文化发展的帮扶工作思路,2023年拟争取资金1305万元,安排落实帮扶项目9个所有项目均已开工。三是深入开展消费帮扶。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互利共赢原则,强化产销对接,深化东西部协作,组织企业参加区内外展销、促销、洽谈等活动,利用各种消费渠道,全面推广宣传外销农特产品,配合开展全区消费扶贫月”活动,引导会员企业和企业员工购买消费扶贫产品,累计完成消费帮扶1.83亿元。四是深入开展百企兴百村”行动。动员非公有制企业发挥在资金、技术、产业、人才、就业等方面的优势,7家非公企业积极面向帮扶村招收员工,提供就业岗位123个,发放工资100余万元,实现结对帮扶村村民稳定就业增收。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