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部门信息公开目录
大湾乡农文旅融合打开乡村振兴新局面
日期:2023-07-05    来源: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2023年来,大湾乡以绿塬村、大湾村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为牵引,深挖杨岭村特色资源,打造集红色教育、特色养殖、生态经济为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基地,积极构建多点开花、多产业融合的全域旅游格局,推动“农业”与“文旅”深度融合。

一、深化农旅融合,助推乡村振兴

结合“一村一品”和村情实际,3个村按照党组织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三链富民”思路,探索建立“村集体+企业+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推动农旅产业深度融合。杨岭村依托红色资源,联合周边4个村成立联合党支部, “村村联营”建成规模化肉羊养殖场1座,培育肉羊“30”大户35户,全村肉羊存栏量达到1970只,肉牛存栏1450头;各部门分工负责,建设500亩生态园中药材种植基地,农业农村局牵头施肥200吨、水务局完成在蓄水池等水利设施维修、自然资源局正在维修外部围栏;加快农事体验基地建设,培育标准化大棚6, 栽植车厘子1500株,发展庭院经济105户;巩固现有基础设施,文旅局牵头改造提升民宿10户、接入广电网络265户,交通局硬化路面1.5公里,康养中心完成改造提升,研学基地完成初步设计,正在动工装修。通过特色养殖、生态农业与康养旅游巧妙融合,多元发展的新兴业态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与活力;大湾村依托区位优势,联合董庄村经济合作社,联营鑫耘农机技术有限公司集中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通过农机入股、统一调配使用,为农户提供耕种防收等托管服务,带动集体增收。创建产业党建共同体,发展饲草料配送及肉牛养殖等产业,种植140亩红豆、村集体养牛场养殖46头基础母牛,出户入园养殖场8月底建成,扶贫车间已完成废弃设备处理,正在谋划饲草料加工项目。绿塬村不断巩固特色养殖示范村建设基础,按照“党支部+村集体+党员+群众”的模式,通过党员带头引领,群众广泛参与,将肉羊寄养在养殖场进行精细化养殖,由村集体牵头,利用农户闲置院落养殖基础母羊200只,鼓励农户利用资金、资产、资源入股,不断扩大养殖规模,全村肉羊“30”大户32户,肉羊存栏1480只,引进肉牛400头,肉牛存栏840头。

二、坚持以文促旅,互推文旅融合

紧紧围绕打造“红色杨岭”名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全力推动文旅事业互融互促。杨岭村用好村史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平台,讲好“总书记来杨岭的故事”和“杨岭脱贫发展历程”。结合研学实践基地、村史馆等红色教育等资源,建设干部教育培训、实践锻炼基地。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以“5585”模式为牵引,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村,各民族共同孕育“石榴花儿红”故事。积极举办各类活动,邀请宁夏艺术职业学院,开展“沿着总书记的足迹 感悟思想伟力”艺术实践活动,擦亮“杨岭村”金字品牌。大湾村进一步完善文商旅产业交互机制,通过多渠道招商引资,帮助商户贷款融资,引导有资源有意向的群众在小城镇创业经营店铺,盘活闲置门面房,焕发小城镇经济增长活力。今年以来,盘活大湾小城镇门店13个,其中羊肉产品销售门店7家、羊肉餐饮店4家、物流店铺1家,全面激活特色文商旅消费。

三、共建和美乡村,优化旅游环境

将旅游产业与和美乡村建设紧密联系,以生态振兴为牵引,突出“内外兼修”,为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健康良好环境。一是加强环卫整治。加强村级保洁员队伍管理,按照“党建+微网格”划分清扫区域,实现专业保洁由“线”到“面”的转变,不断提升村内户内和国道沿线保洁质量;实行环境卫生“红黑榜”机制,村级示范户周评比、乡级示范村户月督查月考核月评比等形式,广泛发动群众,切实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制度化;促进大湾村街道商铺“门前三包”等责任的落实,切实解决沿街商铺乱摆乱放、卫生脏乱差的短板问题,打造整洁有序小城镇环境,让游客舒心。另外,县住建局在杨岭村投放垃圾桶70个。二是推动生态建设。严格落实“河长制”,整治和维护好河道管理秩序,建设颉河、梨子沟护岸工程,常态化清理流域垃圾、打击河道周边违法、违规行为,大湾村牵头组织乡村干部、党员、志愿者300余人开展“守护母亲河、共建新家园”志愿者服务活动,保障“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以水源涵养流域示范村建设。三是坚持内在铸魂。扎实开展党建引领乡村治理5A级示范村创建,健全“村党支部—网格(村民小组)党小组—党员联系户”三级组织体系。联合政法委、检察院、法院建设杨岭村综治中心,多元化调解矛盾纠纷,排查不稳定因素。深化拓展乡村治理积分卡“5223”模式,推动乡风文明、民风淳朴,让游客安心。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