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640424001/2024-00003
文号
发布机构
泾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责任部门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24-01-07
名称
泾源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泾源县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
日期:2024-01-07 来源:泾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416日在县第十八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泾源县人民政府县长 马晓红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县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23年主要工作回顾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泾源县加快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全县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在区市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统筹发展和安全、发展和环保、发展和民生,迎难而上、拼搏奋斗,经济社会发展迈出了坚实步伐。

一年来,我们攻坚克难,承压奋进,经济运行稳中向好。全面贯彻“六个更好统筹”,强化经济运行调度,系统谋划一系列促发展政策举措,统筹落实一揽子稳经济政策措施,深入开展“扩大有效投资年”和项目“五比”活动,全年开工建设重点项目46个,完成投资15.1亿元,落实招商引资项目1528.12亿元,“双争”到位资金24亿元,累计减税降费39911336万元,减缓社保费2167万元,新增各类市场主体818家。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3%;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9%;金融机构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2.8%10.5%

一年来,我们优化结构,示范带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1+3+X”特色产业体系不断壮大,“八个万级”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成效明显。积极推进生态文旅特色县建设,泾源牛街旅游特色街区投入运营,王洛宾文化园、胭脂峡景区恢复营业,建设泾河北岸、百花溪谷等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基地16处,农文旅推介活动亮相西安、福州,冰雪文化节、六盘山山花节、汽摩节成功举办,全年接待游客12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亿元,绿色“底片”擦靓泾源生态旅游“名片”入选全国绿色旅游目的地创新发展典型案例,荣获全国首批“避暑旅游目的地”称号,杨岭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探索建立“户繁场育”联企带农养殖机制,建设“出户入园”示范场5个、“50”家庭牧场10家,补栏育肥牛3.28万头,新开设区内外泾源黄牛肉专营店32家,第七届黄牛节成功举办,全县肉牛饲养量达到11万头。持续推行中蜂养殖“大手连骨干拉小手”机制,建成中蜂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2个、百群以上标准化蜂场10个,种植蜜源植物3.4万亩,全县蜂群达到3.5万群。积极推进大湾乡杂交小尾寒羊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培育千只肉羊养殖场1个、百只养殖场10个,全县肉羊饲养量达到7.1万只。泾河源镇高标准冷凉果蔬基地、兴盛乡蔬菜绿色标准示范园、黄花乡农业科技示范园建成投用,全县冷凉果蔬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建成菌菇繁育中心和示范园区6处,示范带动农户546户,菌菇种植规模达到515万棒。稳步推进六盘山道地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建设,种植板蓝根、柴胡、黄芪等特色中药材4.7万亩。三峡能源一期项目有序推进,中能建投绿塬共享储能电站建成并网,实现产值2200万元。发挥闽宁协作区域资源优势,扶持服装箱包企业发展壮大,产值突破1亿元。

一年来,我们狠抓巩固,强化衔接,乡村振兴深入推进。严格落实“四个不摘”,统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2.69亿元,实施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提升等项目50个。持续深化“四查四补”,强化动态监测帮扶,新纳入监测对象135581人,落实“一户一策”,消除风险60232人。推进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实施产业、就业、基础设施配套等项目29项。大力推进小额信贷帮扶,新增贷款1.83亿元,贷款覆盖率达到71.6%。持续深化闽宁协作和央企定点帮扶,投入资金6155万元,实施项目45个。积极推动消费帮扶,外销各类农特产品1.83亿元。建立村集体经济发展“3655”工作机制,96个村集体收入均达到10万元以上,庞东村经济合作社荣获自治区示范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乡村振兴示范村15个,集美村获评自治区乡村振兴示范村。全面落实各项增收措施,全县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6.5%,稳定实现“两个高于”目标。

一年来,我们加强保护,系统治理,生态建设成效明显。自治区党委十三届五次全会和“1+4”系列文件精神全面落实,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四尘”管控持续加强,绿色施工全面推行,城乡冬季清洁取暖工程稳步推进。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大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香水河县城段生态缓冲带修复工程全面竣工,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稳定运行。全县环境空气质量和地表水环境质量均居全区第一。强化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一体化示范项目全面建成,乡镇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提升改造及封场工程全面完工。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回收残膜708吨,畜禽粪污回收利用11万吨。黄河流域六盘山生态功能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有序推进,实施燕家山生态修复1500亩,修复治理历史遗留矿山5.59公顷,完成国土绿化5.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7.4%

一年来,我们协调推进,优化功能,城乡品质日益提升。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城市基础设施补短板二期、县城生态修复项目全面完成,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二期顺利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供热管网建成投用,荣华园二期商业开发项目全面完工。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持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新建卫生厕所1310座,建设高质量美丽宜居村庄3个,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强化城乡水利服务保障,更新农村供水管网43公里,维修高效节水灌溉管道10公里,提升改造自来水防冻井1.2万户。实施城乡建筑节能改造5万平方米、农村热源清洁化改造3700户。加快推进农村电网改造,架设10千伏线路24公里、低压线路83公里。实施提升农村公路质量服务乡村振兴三年攻坚行动项目115公里、生命防护和水毁抢修道路50公里、特色旅游公路3.7公里,“商贸流通+物流整合服务”被评为全国第四批农村物流服务示范品牌,荣获全区提升农村公路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县。

一年来,我们守正创新,深化改革,发展活力不断彰显。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实施科技创新项目67项,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自治区科技型企业10家、固原市科技型企业8家,发放“宁科贷”企业贷款800万元。推行“管委会+公司”运营模式,成立园区投资发展公司,引进星耀药业科技、泾水源冷链物流、泾泾牛王谷生态牧业等7家企业入驻园区,盛飞豪有限公司培育入规,园区产值突破2亿元。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163政务服务模式县乡一体化深入推进,“一窗受理”“跨省通办”“一业一证”改革全面开展,24小时不打烊自助服务区落地投用。出台落实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措施24条,解决困难企业纾困资金2760万元。深入推进“六权”改革,完成农业、工业、养殖业用水权证颁发,用水权交易纳入自治区交易平台。用能权改革有序推进。核定初始排污权管理企业141家,政府储备权核算工作全面完成。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初步建立,村庄规划编制全面完成,“三区三线”划定成果获批使用,流转土地8000亩。山林地调查落界62.7万亩,建设闽宁协作碳汇林1446亩,完成全区首笔农业碳汇交易1.97万吨,引进社会资本参与燕家山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入选全区生态产品价值典型案例。

一年来,我们凝心聚力,共建共享,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实施居民收入提升行动,扎实推进“就业创业促进年”活动,培育创业实体211个,创造新岗位404个,城镇新增就业597人,安置城乡公益性岗位230人,发放创业贷款5345万元,劳动力转移就业2.9万人,实现工资收入7.2亿元。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行动,第二中学建设项目全面竣工,第五幼儿园投入使用,城关二小、平凉庄小学宿舍楼建设如期完成,打造教育数字化试点校1所,装备智慧教室19间。巩固“双减”和“五项管理”成果,高考综合改革进展有序,县内中高考再创新高,荣获全国红领巾中队6个。实施健康水平提升行动,推进健康泾源建设,医疗健康总院全面成立,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平台搭建完成,县人民医院门急诊综合业务楼主体工程完工,重症医学科、卒中和胸痛中心建成使用,泾河源镇、大湾乡卫生院服务能力通过国家标准水平认定,国家卫生县创建顺利通过评估验收。社会保障不断加强,县老年养护院全面建成,残疾人托养中心成立运营,完成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518户,养老机构新增护理型床位382张。实施城乡低保“增效+扩围”、高龄津贴“提标+扩围”行动,新增城乡低保对象2346人、高龄老年人832人,累计发放各类救助资金8580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均达到95%以上。文体事业全面发展,提升改造文化示范点5个,完成文化惠民活动120场次,《柳毅传书》实景演出100场次。大庄村、集美新村多功能运动场建成投用,陕甘宁越野滑雪挑战赛、全市第四届中学生田径运动会顺利承办,宁夏首届残特奥运动会泾源县运动员勇夺四金一银。

一年来,我们强化治理,维护团结,社会大局安定和谐。统筹发展和安全,自治区党委十三届四次全会精神及“1+37+8”系列文件全面落实,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深入开展,城镇燃气、道路交通、九小场所、森林草原防火、消防安全治理等重点领域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成效显著,排查各类问题隐患1万余条,整改率100%,“5·29”跨省联合应急救援演练反响良好,全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避险演练在我县举行。党建引领基层治理“1+1+3”工作机制、社区治理“1+N”工作模式、乡村治理积分卡“5223”模式深化拓展,县乡综治中心标准化、实体化建设全面完成,荣获全区乡村治理示范县,新旗村荣获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深化平安泾源建设,创新推出“城市快警”,反诈三年行动纵深推进,打击治理电信诈骗实现“两升两降”,刑事案件、行政案件发案数实现“双下降”,县公安局法制大队荣获全区公安工作先进集体。“4+N”乡村一体下沉化解机制创新推行,信访问题源头治理三年攻坚行动全面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和积案化解取得积极成效,荣获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县。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成效明显,质量强县和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双拥示范县创建扎实推进,军地军民共建迈上新台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创建工作深入推进,感恩、认同、法治、文明“四项教育”全面深化,基层宗教治理不断深入,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更加巩固,创建区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个、区市级模范集体6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通过区级复验,县委统战部获评全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一年来,我们坚守初心,从严从实,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政府系统拥护“两个确立”更加坚决、践行“两个维护”更加坚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践行“四下基层”,检视整改问题67项,为民办实事154件。不断加强政府系统党的建设,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坚决执行自治区“八条禁令”、固原市“十项规定”,扎实推进巡视、审计、国务院大督查及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入开展乡村振兴、粮食购销等领域专项整治,驰而不息纠正“四风”。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三公”经费支出持续下降,政府债务化解成效明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政府系统会前学法制度全面落实,“八五”普法扎实开展,党政机关争议问题“2+1+3”化解模式入围第三批全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新旗村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庞东村、杨岭村荣获全区民主法治示范村。坚决落实县委工作部署,主动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复率均达100%。支持工青妇、残联、红十字会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邮政、气象、通讯等工作取得新成绩。

各位代表!成绩来之不易、奋斗伴随艰辛。全县发展道路上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每一项进步、每一份收获都浸透着汗水、凝聚着心血,都是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这些成绩的取得,根本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得益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和区市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县委科学决策、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有效监督、鼎力支持,是全县人民苦干实干、顽强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县人民政府向辛勤劳动在各条战线的全县人民,向大力关心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离退休老同志、人民团体、工商联和各界人士,向驻泾人武部指战员、政法干警、武警官兵、消防救援队伍,向参与泾源建设、支持泾源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更加清醒地认识到,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农业基础薄弱,规模化程度不高,产业化水平较低;工业发展受限滞后,规上企业数量少,工业经济比重偏小;项目谋划建设不够有力,有效投资后劲不足,项目带动作用不强;财源基础薄弱,税源支撑不足,财政收入乏力;公共服务还不够优质均衡,风险隐患仍不容忽视;少数干部精准服务的能力本领还不够强、敢拼敢闯的精神状态还不够足,等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2024年的主要工作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之年,也是推进泾源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关键之年,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意义重大。按照县委十五届六次全会部署,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定不移把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作为“纲”和“魂”,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第十三次党代会和自治区党委十三届六次全会、市委五届十次全会、县委十五届六次全会及区市县党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先行区建设为牵引,聚焦“生态泾源、绿色发展”定位,围绕县委“15375”总体部署,高效统筹发展、安全、环保、民生等各项工作,重点抓好“八个坚持”,着力实现“八个新突破”,奋力实现全年目标任务,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美丽新宁夏泾源新篇章。

预期发展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左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完成区市下达的各项约束性指标。

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强投资、促消费,着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坚持把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和激发有潜能的消费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全面深化“扩大内需提质升级行动”,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着力增强投资实力。按照自治区抓好“四个全面”优化,实现“三个加快转变”要求,启动实施“项目投资攻坚年行动”,实行“领导包抓、专班推进、督办晒比”和“周督查、月调度、季评比”工作推进机制,明确作战图、时间表、任务书,推动项目谋划提标、争取提效、建设提速、投资提质,大力推进6276.5亿元重点项目加速实施,重点抓好13个过亿元项目落地见效,产业类项目投资比重达到60%以上,社会投资类项目占比达到50%以上。着力提升争引能力。深化拓展“1+N”“三个一”机制,坚持链式思维、落地思维、闭环思维,扎实开展领导招商、以商招商、驻点招商、节会招商、园区招商,全周期全要素推动签约项目抓落地、在建项目抓进度、竣工项目抓达产,力争招商引资项目到位资金30亿元以上。抢抓先行区、副中心城市建设战略机遇,找准切入点、锚定突破口,提升项目谋划精准性和质效度,发扬“拼、抢、争”精神,建立“晾晒”实绩工作机制,力争落实“双争”到位资金25亿元以上。着力激发消费潜力。深入实施“现代服务业扩容提质工程”,加快推进传统消费提质、新型消费培育、文旅体育消费拓展、居民收入提升,突出增强文旅产业吸引力、竞争力和性价比,围绕“氧吧”“避暑”“康养”“冰雪”“美食”等优势,有效发挥旅游景区、文旅融合基地等旅游消费新场景聚集作用,打造更多“假日经济”“夜间经济”“冰雪经济”。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扩大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供给,加快推进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全面释放消费潜力。

二、坚持稳实体、强主体,着力推动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坚持把发展特色产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实施特色产业提质计划,紧紧围绕“1+3+X”产业发展体系,探索走好“壮大一产、带动三产、撬动二产”的“一三二”产业发展新路子。多元融合做强文旅产业。以创建生态休闲文旅特色县为目标,大力实施“旅游+”“+旅游”战略,强化农文旅多元融合,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农兴旅、以旅带农,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着力优化服务要素,积极盘活县城游客集散中心、泾河源游客服务中心和旅游驿站,完善泾源牛街、八方隆、盈德旅游特色街区等夜间消费聚集区功能,不断提升城市的“烟火气”“生活味”。持续推进精品民宿“3310”工程,新建精品民宿10家,全力推进六盘山森林度假酒店建设,积极推动龙房宫温泉康养旅游度假区项目落地,争取创建4星级旅游饭店、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推动形成民宿产业发展集群,努力实现旧宅变民宿,田园变景区,农民变股民。积极推进农文旅融合特色村镇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暨农文旅融合示范带建设项目,布局果蔬采摘、农耕体验、自驾营地等新业态,全力营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旅游新格局。推动林旅融合,创新林地经营模式,发展森林旅游、森林休闲、森林康养等林旅产业,打造集观光旅游、森林休憩、康体疗养、户外拓展、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森林康养综合体,争创国家级森林康养试点基地。大力推进文旅品牌建设,加快建设杨岭生态展示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展示中心,持续开展农文旅推介宣传,全力办好各类文化旅游节会活动,高效承办中国避暑旅游产业峰会,力争创成“中国气候宜居城市”,不断扩大泾源旅游美誉度和影响力。扩规强链做大特色农业。深入实施“八个万级”农业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工程,建设“4个产业集群”,巩固“2个产业基地”,推进“4项融合”,积极创建区域特色农产品基地。坚持“优化布局扩规模、内繁外引夯基础、做强加工补链条、多元开发兴业态”发展思路,大力实施“八项计划”,种植优质饲草13万亩,引进企业建设千头以上生态牧场,培育肉牛养殖万头乡镇2个、千头示范村5个、“50”家庭牧场15家,外引育肥牛1.5万头,冷配改良肉牛3.5万头,肉牛饲养量达到12万头。建立泾源黄牛肉行业标准,健全购销内外循环机制,建设以牛肉为主的预制菜加工中心,鼓励支持企业改造生产线,规范提升一批牛肉外销店,不断推动肉牛全产业链产值提升。围绕标准化养殖规范提升、产品研发能力提升、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建设、蜂旅融合基地功能拓展“四项重点”,新建标准化蜂场8个,巩固提升千群示范村10个、标准化蜂场59个,繁育蜂王及王台1.5万只,蜂群总量稳定到4万群。广泛推行“泾源蜂蜜”团体标准,积极研发药用、饮用、食用等蜂蜜新产品,扩建众天、珍好佳蜂产品生产线,年生产加工“泾源蜂蜜”30万公斤。坚持“企业+村集体+农户”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实施中药材基地及加工销售项目,建设中药材良种繁育示范基地3处、大田标准化种植基地8处、林下仿野生种植基地8处、玉米中药材套种基地2处,新种植中药材3万亩,全县中药材面积达到6万亩。深化“包棚创业+菌棒托管+特困补助”联农带农机制,规范提升菌菇产业园区3个,培育林下菌菇种植基地10个,新建菌菇产业园6个,建设年生产万吨以上菌棒生产线,全县菌菇种植达到1000万棒。深化“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联动发展机制,布局设施果蔬产业带,建设年育苗1000万株以上蔬菜种植繁育中心、现代设施蔬菜园区、冷凉果蔬采摘园,全县种植冷凉果蔬规模达到2万亩。立足“优质+高效”产业定位,组建肉羊养殖联合社,新建肉羊养殖示范村2个,巩固提升3个,全县肉羊饲养量达到8万只。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思路,积极探索发展林旅、林蜂、林菌、林草、林药等生态经济,加快推进全县“三棵松”苗木去库存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变“绿”、经济增“绿”,争创生态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挖潜增效做活新兴产业。依托优势风电资源,积极推进三峡能源200MW共享储能、中能建投40MW风力发电、国家电投30MW分散式风电和泾源万合400MW共享储能项目落地。探索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智算中心建设项目落地实施。发挥闽宁帮扶协作优势,加强企业对接力度,力争落地服装箱包企业1-2家,培育入规服装箱包企业2家,确保服装箱包产量达到2000万件以上,实现产值1.5亿元以上。积极引进实战型电商企业,全力搭建电商创业平台,加强电商人才培训,力争创建自治区级电商直播示范基地2个,培育电商龙头企业5个,实现网络零售额3000万元以上。持续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园区集约式、聚合式、突破式发展。支持盘活关停企业资产,实施“腾笼换鸟”恢复产能,持续推进“燕归巢”行动,推行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承诺制”“以租带让”模式,让企业“轻装上阵、拎包入驻”。加快孵化园区标准化厂房、公共冷藏冷冻库、山泉水加工等重点项目建设,争取培育规模以上企业2家,储备具备入规条件企业1家,力争园区产值增长15%以上。

三、坚持夯基础、创示范,着力推动和美乡村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坚持把乡村全面振兴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阵地,围绕“两确保、三提升、两强化”工作要求,实施乡村振兴示范行动,全力建设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县。夯实农业发展基础。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高效节水灌溉4000亩,加快国土综合整治,平整治理农村低效土地1.4万亩,提升耕地质量及土地开发4590亩。涉农资金60%以上投入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庭院经济,持续深化村集体经济“3655”发展机制,不断增强乡村发展驱动力。巩固拓展脱贫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常态化开展“四查四补”,健全完善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扎实推进“农民增收致富行动”和“移民致富提升行动”,全面深化闽宁对口协作和央企定点帮扶,强化消费帮扶产销对接,开展“百企兴百村”行动,实施农民“四项增收计划”,精准落实产业、就业各项增收措施,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实施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三大提升计划”。夯实乡村振兴战斗堡垒,扎实开展“基层党建提质增效”工程,全面推进“六盘先锋”党建品牌“细胞工程”创建,扎实推进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示范县建设,切实提升乡村发展向心力引领力。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着力培养一批“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大力实施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行动,新建农村卫生厕所260座,改造农村建筑节能2万平方米、村镇公共建筑热源4.5万平方米,建设美丽宜居村庄3个、乡村振兴示范村15个,推动和美乡村焕发新颜值。

四、坚持重治理、守底线,着力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坚持把优化生态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突出打好“四大战役”,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泾源。持续防污治污固本色。推进大气污染防治,以扬尘、烟尘管控和臭氧污染防治攻坚为主线,持续加强道路机械清扫、洒水和喷雾降尘作业,全面推动冬季清洁取暖项目,强化秸秆焚烧管控,确保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95%以上。突出河源保护,大力推进颉河、策底河水生态修复,统筹推进胜利村、涝池村生态清洁型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快推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扩容改造、干沟河山洪沟道治理工程,确保泾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保持在II类标准,争创国家水土保持示范县。强化土壤污染源头管控,争取实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项目,规模以上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和处置率达到90%以上。持续植绿增绿添成色。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大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统筹实施“三北”、黄河“几字弯”及“三山”等重大工程,积极推进生态保护修复营造林、燕家山土地整治及生态修复、策底河流域生态治理等重点项目,完成造林8.5万亩;加快实施国家储备林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储备林11万亩;持续推进碳汇林建设,营造碳汇林1000亩;全面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二期、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治理生态修复面积1700亩,力争森林覆盖率达到38%以上。持续降碳减碳亮底色。统筹抓好节能降碳增效、绿色低碳循环、绿色生活创建,大力推进能源革命,加快废弃物有机循环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持续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严格落实环境监管执法,持续开展重点企业排污、固危废污染防治专项检查,加快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全面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切实守好生态环境生命线。

五、坚持优环境、提品质,着力推动城乡山川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坚持把城乡一体发展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聚焦“山水乡村、花园城市”定位,深入实施城乡面貌提升行动,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着力提优城乡基础。全面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实施冶家村红色美丽村庄试点项目,精细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样板,争创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积极推进提升农村公路质量服务乡村振兴项目、园黄公路、农村公路生命防护工程建设,改造提升农村公路73公里,加快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改革,不断优化完善城乡路网体系,争创全国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革示范县、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争取实施洪家沟水库建设项目,全力推进农村供水补短板工程,维修更新城乡供水管网,不断提升城乡供水保障能力。持续激发城市活力。统筹老城区改造和新城区建设,扎实推进城市更新“十项工程”,优化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布局,集中实施县城防涝排洪、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二期工程,全面完成县城生活垃圾填埋场改造提升,不断优化城市服务体系。吸引社会资本助推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持续增强城市承载能力。精细推进城市管理。建立规划、建设、治理相统筹,责任、权力、投入相匹配的管理体制,加快“智慧城市”建设,规范城市运营管理,优化停车资源供给,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环卫作业一体化清扫。健全完善小区物业管理体系,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强化城市管理网格化功能,加强市政设施维护管理,着力提升城市形象。

六、坚持挖潜力、增活力,着力推动改革创新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坚持把深化改革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实施改革创新赋能行动,以改革破解难题,以创新激发活力。不断强化科技创新。坚持人才第一导向,大力实施“才聚泾源1594行动”,培育引进更多人才和科创团队,不断提升人才服务重点企业、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的能力水平。启动实施“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完善科技型企业培育库,组织申报国家、区、市科技型企业5家。加大“宁科贷”支持企业力度,缓解企业融资难题。深化东西部科技合作,加快产学研融合平台建设,实施科技合作、科特派等项目13项。全面深化重点改革。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争取国家和自治区水资源补偿。持续推进山林权确权颁证,助推山林资源变资产。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广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实践样板。争取自治区林业碳汇试点县建设,力争实现碳汇入市交易。加快推动排污单位初始排污权有偿使用费测算征收。引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不断赋能“六权”改革金融属性。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着力激活国企发展动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纵深推进“放管服”改革,全力推行“线上审批、不见面办理”,加快“区域评估”“联合测绘”“联合审图”“联合验收”,全力落实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提高政务服务能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深入开展“企业纾困帮扶专项行动”,加大各类惠企政策措施落实力度,坚决破除各种不合理门槛和限制,加强规范事中事后监管,依法保护企业产权和权益,持续激发企业活力。

七、坚持惠民生、增福祉,着力推动社会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坚持把民生福祉改善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目标,深入实施“六大提升行动”,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强化就业创业。统筹实施就业创业优先和居民增收致富工程,全力做好农村劳动力、脱贫人口、退役军人、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开展技能培训300人,发放创业贷款3700万元,培育创业实体120个,带动就业600人,新增城镇就业3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3万人以上,推动实现就业增收量质双升。提升教育质量。统筹推进泾河源镇、兴盛乡、六盘山镇中心小学综合教学楼建设,有序推进泾源三小食堂改扩建和运动场提升,加快推进第四中学、职业中学项目建设,全面建成投用第二中学,实施中小学运动场提升、清洁取暖改造工程,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持续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面开展课堂教学视导教研,加快实施县内高中振兴计划,不断强化与区内外优质高中战略合作,全面深化“县管校聘”改革,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建设健康泾源。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互联网+医共体”平台应用,实现医疗健康总院实体化运行,突出抓好中医药特色科室建设,全面完成县人民医院急救救治能力提升、龙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县级医疗服务能力达标工程,积极推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改革,健全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持续巩固国家卫生县创建成果,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面提升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做好社会保障。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做好困难群众兜底保障。深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探索公建民营或托管运营方式,推动老年养护院、泾河源敬老院运营管理,争取实施中心敬老院消防安全改造提升项目,持续强化家庭养老床位适老化改造,建设家庭养老床位260张,积极开展居家养老上门服务600户,强化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繁荣文化事业。扶持发展文化大院、民间文艺团队,加快推进文化馆、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大力开展文物和非遗保护传承,积极开展“送戏下乡”“戏曲进校园”等演出活动。加快实施县城体育场提升项目,积极推进社区多功能运动场改造,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赛事活动,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持续推进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群众文明素养。

八、坚持防风险、保安全,着力推动社会治理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坚持把完善治理体系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努力营造以大安全促大发展,以大发展保大安全的和谐格局。持续强化风险防范。深入开展国家安全教育,不断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压紧压实意识形态、网络安全工作责任。严格落实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妥善处置化解存量债务,不断强化企业债务风险防范,有效防范处置非法集资,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持续深化基层治理。坚持“自治、法治、德治”思路,巩固拓展党建引领基层治理“1+1+3”工作机制和“5223”治理模式,着力构建基层治理共同体。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浦江经验”,开展“三无”村居创建,全面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不断加强和改进人民信访工作。围绕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县目标,深入推进“六项提升行动”,扎实开展示范创建“七进”工作,打造“泾河两岸石榴红”品牌。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积极做好新时代国防动员、双拥共建,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大好局面。持续维护安全稳定。继续深化平安泾源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快推进质量强国和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严格食品经营风险分级动态管理,大力推进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深入落实国家“十五条硬措施”“三管三必须”和自治区“1+37+8”系列文件要求,深入实施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扎实开展本质安全提升、企业主体责任落实、隐患排查整治、全民安全意识提升专项行动,着力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确保全县社会大局安全稳定。

各位代表!大道至简,实干为要。我们将始终践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大力倡树“严细深实勤俭廉+快”工作作风,为民执政、为民用权、为民服务,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一是坚定政治方向,坚持忠诚干事。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宁夏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持续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全面贯彻中央、区市和县委决策部署,坚决履行“忠诚担当、干事有为”,以实绩实效践行对党绝对忠诚。

二是强化法治建设,坚持依法干事。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依法履行政府职能,常态化开展政府系统会前学法,健全完善法律顾问、合法性审查、重大行政决策等制度,从严落实政府权责清单,全面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争创自治区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主动接受社会和舆论监督,高质量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

三是勇于担当作为,坚持务实干事。全面落实“三个务必”要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实绩为准绳,围绕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等重点任务,专班化、项目化、清单化推进工作落地落实。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践行“一线工作法”,强化督查问效,全面推行“红黑榜”,切实加大“晒比促”,严肃整治“中梗阻”,确保政府工作定一件、干一件、成一件,让实干担当成为政府的鲜明底色。

四是弘扬清风正气,坚持廉洁干事。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认真履行“一岗双责”,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整治,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着力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不断加强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严控一般性支出,压减“三公”经费,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

各位代表,奋斗赢取未来,实干成就梦想。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区市党委、政府和县委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加快建设美丽新宁夏做出泾源新的更大贡献!

附:名词解释

六个更好统筹: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更好统筹经济政策和其他政策,更好统筹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

村集体经济发展“3655”工作机制:开展“三年提升”行动,聚焦班子队伍好、集体收入好、管理运行好、联农带农好、村风民风好、群众评价好“六好”创建目标,创新探索农旅融合多点增收、盘活资产挖潜增效、抱团发展利益联结、自主经营发展产业、社会化服务保驾护航“五种”发展模式,建立逐级包抓、多元扶持、监督管理、奖补激励、评估考核“五项”保障机制。

三区三线:“三区”是指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种类型的国土空间;“三线”分别对应在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4+N”乡村一体下沉化解机制: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4支队伍”专业力量+“N”个平安建设成员单位职能力量联合向乡村下沉。

党政机关争议问题“2+1+3”化解模式:对行政争议债务和民事债务两类问题精准建档,交由县人民政府审核小组统一审核,采取一站式调解化解、依法查处和诉讼解决三种方式进行多元化实质化化解。

“1+N”招商机制:投资促进服务中心牵头抓总,多个项目相关部门协同招商、跟踪推进、包服落地工作机制。

“三个一”招商机制:一个产业制定一个招商方案、编制一份项目清单、制作一套宣传资料和投资指南。

建设“4个产业集群”、巩固“2个产业基地”、推进“4项融合”:建设肉牛产业集群、中蜂产业集群、菌菇产业集群、中药材产业集群;巩固冷凉蔬菜产业基地、大湾乡肉羊产业基地;推进农文旅、林下经济、庭院经济和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

四水四定: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


附件下载: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