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六盘山林业局在执行生态环境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子课题“宁夏六盘山样区哺乳动物红外相机观测”过程中,发现在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六盘山林业局二龙河林场安放的红外相机拍摄到一种动物的照片。该动物特征为角短直,向后上方斜伸,角尖处略向下弯;全身灰黑色,从头部沿脊梁有一条黑褐色背纹,喉斑白色具红褐色边缘,尾基部褐色。经查阅相关资料,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宋森副教授确认该照片上的动物为中华斑羚Naemorhedus
griseus。中华斑羚,又被称为青羊,隶属于偶蹄目(Artiofactyla)、牛科(Bovidae)、斑羚属(Naemorhedus),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易危等级(VU),被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IUCN)列入“世界物种红色名录”近危等级(NT)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列入附录I中。
中华斑羚为典型的林栖型兽类,栖息生境多样,常见于山地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中。中华斑铃极善于在悬崖绝壁之间跳跃奔走,生性机警敏觉,活动范围比较固定,单独或成小种群生话在一起,一般在清晨和黄昏觅食。夏季多栖息于岩洞和林下,冬季常栖息于山岩背风向阳处。其食物比较广泛,青草、地衣、乔灌木树叶及少量果实均为其理想食物。
中华斑羚主要分布于中国的北部、中部、东部和南部,延伸到印度东北部、缅甸西部、泰国东北部和孟加拉国东部。《宁夏脊椎动物志》记载该动物在宁夏分布于贺兰山,六盘山保护区两次进行的科考均未记录到该动物的活动痕迹。六盘山保护区自1982年成立以来,在各支党委政府领导支持下,在保护区管理局全体干部职工三十余年的努力下,不断植树造林,恢复植被,使得保护区内生态植被恢复良好,成为野生动物的理想家园。自2017年执行该项目以来,先后拍摄到宁夏鸟兽新记录4种:毛冠鹿、小麂、斑背噪鹛、灰翅鸫。本次中华斑羚现身保护区,再次证明保护区在野生动物保护方面所做的工作取得了成效。下一步,保护区将多方筹措资金,争取安装的红外相机能覆盖保护区内所有野生动物重点保护区域,同时将和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密切合作,力求掌握区内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分布,以及种群动态变化趋势,建立保护区野生动物数据库,为制定保护规划与措施提供技术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